“還有這裡,”淩疏影點開另一組數據,“共培養時,藻類的澱粉含量在某些時間點顯著高於對照組,但波動極大,沒有規律。”
“就像……”她尋找著合適的詞語,“就像兩種生物在對話,但時斷時續,找不到穩定的節奏。”
弦歌在一旁看著,雖然不能完全理解那些專業細節,卻能感受到那種從碎片中努力拚湊真相的專注氛圍。
“所以那位老研究員的想法可能是對的,隻是他沒能找到讓這種‘對話’穩定下來的方法?”
“很有可能。”院長直起身,眼中閃爍著思索的光芒,“自然界的共生關係往往依賴於複雜的環境信號。
實驗室裡高度可控但缺乏動態變化的環境,反而可能破壞了這種微妙的平衡。”
她看向淩疏影,“阿慎的無心之失,或許恰恰提供了一個線索——那種微環境酸堿度的細微、持續的波動,會不會就是某種必要的信號的一部分?”
這個想法讓淩疏影感到一陣興奮。
“我們需要重複實驗,但不是在完全可控的環境裡,而是模擬更自然的、存在細微環境波動的條件。監測更長時間的互動,尋找可能存在的周期規律。”
她立刻開始行動,在終端上調出建模軟件,輸入剛才看到的一些關鍵參數,嘗試構建一個簡單的、包含環境波動變量的新模型。
院長在一旁提供著理論指導和建議。弦歌看著她們迅速沉浸進去,便悄悄地退了出去,輕輕帶上門,將空間留給這對沉浸於探索中的學者。
夜幕徹底降臨,星光透過竹窗的縫隙灑入屋內。淩疏影和院長忘了時間,直到春嬸親自送來晚餐,她們才從繁複的數據和模型中抬起頭來。
那是兩份用椰殼碗裝著的、依舊溫熱的魚片藻米粥和一小碟涼拌海帶絲。
“先吃點東西,不急於一時。”院長揉了揉有些發澀的眼睛,語氣溫和卻堅持。
淩疏影這才感到胃裡空空如也。她接過椰殼碗,溫暖的粥香讓她回過神來。
兩人簡單吃了晚餐,味道一如既往的鮮美,但心思顯然還係在那些數據碎片上。
“初步模型顯示,引入一種低頻、小幅度的環境參數波動後,某些代謝物濃度的變化確實呈現出一定的周期性趨勢,雖然還很微弱。”
淩疏影一邊吃著涼拌海帶絲,一邊總結道,眼神依舊亮得驚人。
“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院長表示讚同,“明天開始,我們可以在實驗室裡設置一個小型的模擬係統,嘗試複現這種波動,看看那些銀絲藻苗和苔蘚會作何反應。”
接下來的幾天,實驗室裡多了一個新的、有趣的項目。淩疏影和院長設計了一套簡單的裝置,利用微型的泵閥和控製器,模擬出基質酸堿度的細微、周期性波動。
阿慎被邀請來參與實驗,他帶來的那叢苔蘚被小心地分株,與一些銀絲藻幼苗共同培育在幾個特定的實驗盆裡。
墨磐也被拉來幫忙,她用廢棄的傳感器和金屬片,改造了幾個高精度的、可以持續監測微小ph值和特定離子濃度變化的探頭。
弦歌則負責記錄實驗日誌,她細心地記下每一個操作和觀察到的細微變化。
海鷂好奇地來看過幾次,對那些閃爍的小燈和滴答作響的泵閥很感興趣,但很快就覺得無聊,又跑回她的礁石灘去照料蟶子了。
不過她每天都會準時送來最新鮮的海貨,保證大家的夥食。
實驗進行得並不迅速,變化細微而緩慢,需要極大的耐心。
但每一天,都會有新的、微小的數據被記錄下來,彙入不斷完善的模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