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
保守的巴長老馬上反對,“那套東西牽涉太深了!先祖早就說過,不到生死關頭不能用!盯著遠方看,也可能讓遠方的人盯上我們!”
“我們剛經曆的就是生死關頭啊!”
昭的聲音清楚又堅定,“巴長老,我們躲過了風暴,可不代表就安全了,無知並不會帶來安全,隻會讓我們更脆弱。”
“預言儀救了我們,它也是技術,巡天鏡在幫我們,它也是技術,我們要做的是小心地弄明白、再用好它們,不是一味地怕、一味地把它們封起來!”
議事廳裡吵了起來,但跟以前那種一個人說了算的情況不一樣,現在多了好多理性的爭論,不同的想法在互相碰撞。
最後,那位摸著星圖的長老抬手止住了爭論:
“昭,你帶你的人,有分寸地試試修星語共鳴器的能量核心部分,先彆開任何主動感知或者發送的功能。”
“先確保能接收訊息,至於要不要傳遞消息,以後再商量。”
這是個折中的辦法,但意義不小。
會議結束後,昭和技術員們趕緊往一個叫“聖所”的洞穴去。
那兒放著最重要的老物件。
而巴長老,一個人走到了聚落的邊上,望著下麵翻湧不停的雲海,眼裡滿是擔心。
技術這扇門一旦打開,說不定就再也關不上了。
這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與此同時,在下麵很遠的海麵上,千帆城邦的一支勘探船隊,正照著一份古老的星圖殘片調整方向,往一片標著“鐵星墜落之地”的神秘海域開去。
這是直屬於城邦海軍最高統管的艦隊,於三日前啟程。
探測儀器發出的微弱脈衝信號,如蕩漾的水波般一圈圈散開。
但誰也沒意識到,在極高而不可測的雲海上麵,有幾雙剛剛學會觀察世界的眼睛,已經注意到了這不一樣的波紋。
……
新星苔原的“聖所”,比以前的存物所更隱蔽,也更結實。
洞壁上嵌著發著柔和白光的幾何燈,照亮了中央平台上放著的幾件星墜遺民最寶貝的東西:
星塵預言儀。
它結構精細,但滿是歲月的痕跡。
還有那套叫星語共鳴器的複雜物件,由無數細小的隕鐵晶片和透明材料做的,像一朵凍住的金屬雪花。
昭和技術小組的人圍著星語共鳴器,動作輕手輕腳的,滿是敬畏。
他們手裡的工具也很特彆,是用隕鐵和苔蘚的光能驅動的精密儀器,看著有點老氣,但用起來挺管用。
“能量回路有不少都老化衰退了,大多集中在外圍的接收陣列上。”
一位年輕技術員透過放大鏡片看著裡麵的結構,小聲彙報,他沒離開過墜星崖,昭教會他技術。
“核心轉換模塊好像沒壞,但得用特彆穩定的能量輸入才能測試。”
昭點了點頭,眼神嚴肅:
“先用儲備的晶石能量做最低功率的回路檢測,一段一段來。”
“記住,隻修,不激活,我們的目標是把它被動接收信息的能力恢複過來。”
喜歡海上無土種田?我點滿藻科技請大家收藏:()海上無土種田?我點滿藻科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