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長,這是您吩咐的麗的電視台和有潛力的報社資料。”
“嗯,小羅,你自己找地方坐,我先看一下。”
被稱為小羅的是龍騰投資公司的負責人,全名叫羅永浩,跟後世創立“錘子”那位同名,他也是當初和方進新,陳萬賢一起跟著陳曉的那一批人中的一個。
所以也是公司老人了,對於這一批人陳曉一向很隨和,也不管羅永浩在他辦公室裡四處溜達。
陳曉安靜的坐在那裡看著手中的資料。
之前他不是彙總了一下公司的資金嘛,等他把跟公司計劃的資金安排好後發現還有22.5億資金沒處去用了。
左想右想,於是決定集團公司賬上留下2.5億應急,剩餘的20億資金全部劃撥到了龍騰投資的賬上了。
他給投資部下達了幾個指示,一是開始慢慢吸納優質公司的股票,額度陳曉批了10個億,雖然現在還不是抄底的最佳時刻,不過陳曉怕局勢明朗後,自己再買股票就沒那麼容易,不過也沒有讓大量吃進,分散戶頭,一點點的吸納就行。
另外,其中5個億以新世紀地產委托龍騰投資的形式繼續買地段優越,或者之前被陳曉圈出來的區域的地皮。
這些區域都是陳曉靠先知先覺圈出來的,有些地方都還是一片荒地,不過總會發展的不是嗎?
目前港島的土地政策比較特殊,是所有權歸政府,使用權可私有化的,是采取的租約形式,年限有75年,99年,999年三種。
不過目前港島政府隻會批複75年或99年的,而999年的租約,隻有中環和太平山頂少部分租約簽的是999年,那些長約也是之前簽的合同了。
所以租約年限陳曉也吩咐過可以儘量簽長約。
還有剩下5億資金,陳曉準備用在傳媒娛樂上,說簡單點,他看上了麗的電視台和報紙行業了。
這個想法其實在陳曉為旗下公司做廣告時就產生了。
一方麵是以後公司少不了做廣告,如果手底下有這樣的公司安排起來也也簡單。
另一方麵,陳曉啟動的商業綜合體計劃,裡麵的院線他是準備自己做的,何況70年代正是港島電影的黃金期,現在不下場,等以後下場就沒那麼容易了。
最後,還有一個最最重要的原因,媒體是什麼,是口舌,是輿論導向,手裡有了電視台,報紙,也有了發聲的渠道,這對自己提高知名度和影響力都有莫大的好處。
“小羅,你談一談你的想法!”
陳曉大致瀏覽了一遍調查報告後對著還在欣賞自己辦公室的羅永浩說道。
聽到陳曉的話,羅永浩快速回到陳曉對麵坐好,開始彙報工作。
“董事長,報紙這一塊,目前比較有潛力我們有可能參與的的就那麼幾家。”
“《東方日報》是一家1970年代迅速崛起,它以通俗內容、社會新聞和娛樂八卦吸引大量讀者,成為發行量領先的報紙之一。”
“《信報》於今年創刊,港島首份以財經為主的報紙,專注於經濟分析和市場動態,填補了專業財經媒體的空白,吸引商業人士和投資者。”
“《明報》是由金庸先生創辦,以武俠小說和嚴肅新聞結合著稱,逐漸成為知識分子喜愛的報紙。”
“我覺得這三家報紙最適合投資。”羅永浩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如果我想全資收購,你覺得哪家合適?”陳曉又問了一個問題。
“信報”
“理由?”
“一是因為信報是剛成立不久,雖然潛力不錯,但底蘊不足,明報專業性太強了,可以說是金庸先生撐起來整個報社,而東方日報經過幾年時間,已經發展起來了,全資收購不大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