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安城,紫宸殿內,奏疏堆積如山。
離陽皇帝趙惇指尖撚著李義山那封“請封”奏疏,又瞟一眼趙明哲那份“安撫”密報,龍椅冰冷。
數名心腹權臣垂首屏息,殿內氣氛凝滯。
趙惇將兩份文書擲於案上。“先穩住他。”
他語氣疲憊,卻含著一絲不容錯辨的陰狠。“再徐徐圖之。”
數日後,虎牢關。
一隊快馬卷塵而至,明黃的聖旨由天使捧入帥帳。
帳內北涼諸將肅立。
天使展開聖旨,尖細的聲音在帳內回蕩:“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北涼徐驍三子徐無道,勇冠三軍,屢破北莽,功在社稷……特冊封為‘鎮北王’,位在北涼王徐驍之下,食邑萬戶,賜紫金蟒袍,鎮北王金印,可開府建衙,節製北涼一部兵馬……”
北涼軍中,聞訊者無不歡欣鼓舞,高呼“鎮北王威武”。
徐驍咧嘴大笑,上前一步:“臣徐驍,代犬子徐無道,謝陛下隆恩!”
他笑聲洪亮,眼底卻無半分真實暖意。
李義山輕咳兩聲,渾濁的目光掃過聖旨末尾那一行小字,嘴角勾起一抹冷峭。
聖旨續道:“……新晉鎮北王當擇日入京,麵聖謝恩,並與朝臣共商抵禦‘天外邪魔’之策。欽此!”
名為恩賞,實為軟禁。
天使合上聖旨,皮笑肉不笑地望向徐無道:“鎮北王,接旨吧?”
徐無道上前一步,雙手接過聖旨。“臣徐無道,謝陛下隆恩。”
他語氣平靜,聽不出喜怒。“北疆未靖,蠻夷未滅,無道不敢擅離職守。待北境徹底安穩,必當親赴太安,叩謝天恩。”
一番話,滴水不漏,卻將“入京”之事推得遙遙無期。
天使臉色微變,卻也不敢當場發作。
【叮!宿主獲封“鎮北王”,身份地位提升,引發北涼、離陽、江湖各方勢力劇烈情緒波動,獲得編輯點:點!氣運點:點!】
【叮!宿主“人皇威儀初級)”被動觸發,北涼境內民心凝聚,威望大幅提升,持續獲得微量編輯點。】
冊封鎮北王的消息如插翅般傳遍北涼,乃至周邊數州。
結合先前“人皇降世”的紫氣三萬裡異象,百姓愈發堅信徐無道乃“天命所歸”。
一時間,“鎮北王”的聲威,幾乎與北涼王徐驍並駕齊驅。
隨聖旨同來的,還有一位新任的“監軍天使”。
此人名喚楊國忠,吏部尚書,離陽朝中有名的“笑麵虎”,文官集團的巨頭。
他年過半百,保養得宜,麵白無須,總是笑眯眯的,一雙細長的眼睛裡卻閃爍著精明與算計。
楊國忠身後,跟著幾名氣息隱晦的“隨行供奉”,個個太陽穴高鼓,顯然皆是天象境的好手。
楊國忠甫一安頓,便日日“拜訪”新晉的鎮北王府。
“王爺少年英才,陛下在京中時常掛念啊。”楊國忠捧著茶盞,笑容可掬。
徐無道端坐主位,翻閱著軍報,頭也不抬。“楊大人有心了。”
楊國忠呷了口茶,繼續“勸進”:“京城繁華,遠勝北涼苦寒之地。以王爺之才,若能入朝輔政,前途不可限量。陛下思賢若渴,正盼著王爺早日入京呢。”
徐無道放下軍報,終於正眼看他。“北莽雖退,邊境尚有餘孽騷擾,軍務繁忙,實在抽不開身。楊大人的美意,本王心領了。”
一番太極推手,楊國忠始終無法探得徐無道真實意圖。
李義山得到消息,於病榻之上,隻淡淡吩咐幾句。
不久,太安城內便有流言傳出:“吏部尚書楊國忠,名為天使,實則奉密令逼迫鎮北王入京為質。”
朝中一些與楊國忠素有嫌隙的官員,亦開始借題發揮。
徐鳳年則在一次“偶然”的校場巡視中,領著楊國忠“恰巧”路過白起操練陷陣營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