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真是太放肆了…_港綜:從搶陳浩南車開始崛起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449章 真是太放肆了…(1 / 2)

“好!”趙瑞祥話音剛落,雷伯便拍案叫好,眼神中滿是讚賞:“阿祥,果然沒看錯你,你沒有讓我失望。”

“如此說來,與龍翔集團的糾葛,我便全權委托於你了。”李伯言道,目光中帶著鼓舞,望向張偉傑。

“李伯請放心,隻要我張偉傑尚在,泰華絕不會向龍翔低頭。”張偉傑內心湧動著感激之情。

“我信得過你,阿傑。”

李伯說著,輕拍張偉傑的肩頭,續道:“速去籌備,龍翔不知何時便會采取行動。”

張偉傑滿心歡喜地離去。

“哼。”

然而,張偉傑未曾察覺,他走後,李伯的臉色驟變。

“李伯,這是何意?”

趙叔等人,目光聚焦於李伯,試探性地問道。

“總得有人做那替罪羊,不是嗎?”李伯麵色平靜地說:“我已有計較,這些年,大家皆有收獲,我在海瀾那邊已購置房產,近期便打算遷居。”

李伯心意已決。

此番泰華與龍翔之爭,必有一方覆滅,而敗者定是泰華。

他不想喪命,那該如何是好?

唯有設法抽身。

恰逢此時,張偉傑前來,他便將泰華全權交付於對方。

若敗,一切後果皆由張偉傑承擔。

若是僥幸得勝,他再從海瀾返回,如此,他便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念及此,李伯不禁為自己的深謀遠慮而自得。

“你這小子,到時候隨我一同離去。”李伯轉向其子說道。

若非他與青木組聯手,也不會引來龍翔的報複。

李伯心中暗想,他與泰華絕非殺害蔣先生的真凶,但青木組就難說了。

龍翔對青木組無可奈何,而他們泰華勢單力薄,便成了龍翔泄憤的對象。

“是,父親。”

少爺低著頭,眼中閃過一絲不甘。

他鐘愛香江,在泰華的地盤上,他如同真正的王者,隨心所欲。

一旦離開香江,人生地不熟,前途未卜。

但為了保命,也彆無他法。

目睹李伯與少爺公然商議逃離香江,豹爺、胖叔與趙叔三人非但未覺不妥,反而各自盤算。

李伯跑了,他們亦能跑。

當然,他們未在海瀾購房,隻能去東南亞他處暫避風頭。

……

“李總,阿明和阿傑到訪。”

豪宅內,鐵心向李浩然彙報。

“請他們進來。”

李浩然輕輕點頭。

不久,兩位裝扮得花裡胡哨,宛若街頭青年的男子步入室內。

自他們踏入門檻的那一刻,李浩然對他們的第一印象便不太好。

然而,他並未表露分毫。

“李總。”

阿明和阿傑進屋後,望見坐在沙發上的李浩然,隨意地打了聲招呼,便自行在鄰近的沙發上坐下。

至於李浩然身旁的趙輝,他們甚至連眼角都未掃一下。

在他們心中,李浩然不過是仗著出生在李家,才得以坐上首領之位,他們從心底裡看不起李浩然。

若是他們也姓李,定能超越李浩然。

趙輝,龍騰的智囊,說得好聽點是顧問,說得難聽點,並無多大能耐。

看似趙輝是江畔地區的負責人,但江畔地區又能有多大?

地盤不過幾條小巷,手下小弟加起來,不足百人。

與他們相比,實力相差懸殊。

他們怎會將趙輝放在眼裡?

“興伯即將退休,臨行前推舉你們二人接任城區負責人之位,你們有何打算?”李浩然表麵平靜地問道。

“這事就不勞李總費心了,我們私下已有定論。”阿明大大咧咧地回答。

“李總,若是找我們來就是為了此事,那我們兄弟倆無話可說,告辭。”一旁的阿傑,比起阿明來,更顯急躁,說著便起身欲走,全然不顧李浩然的存在。

“放肆,你們就是這樣跟李總說話的?”一旁的趙輝站起身,怒斥二人。

“李總?嗬……”

阿明和阿傑聞言,當即不屑地瞥了李浩然一眼,隨後頭也不回地離去。

“放肆,真是太放肆了……”

望著二人傲慢的背影,趙輝心中怒火中燒。

“李總,您彆跟他們一般見識。”趙輝心想,自己都如此生氣了,作為當事人的李浩然,該是何等憤怒?

“生氣?”

李浩然不以為意地笑了笑,眼神平和地看著趙輝道:“我李浩然再小氣,也不至於跟一個將死之人計較。”

“,也不瞧瞧自己是什麼貨色……”

離開李浩然豪宅後,阿明和阿傑坐在車內,抱怨著。

“媽的,想借負責人之位挑撥我們兄弟,就憑他?太小瞧我們了。”阿傑嘲諷道。

在雷伯計劃隱退之際,他們兩人曾就領導者的議題進行過密談。

實則,他們彼此間均心存芥蒂,互不認可。

但他們亦深知,一旦因爭奪領導之位而起衝突,最終結果很可能是兩敗俱傷,從而讓第三方坐收漁利。

因此,兩人早已達成共識,無論誰出任領導者,既有的勢力範圍維持不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畢竟,領導者的權威終究建立在實力之上,就如同那些名義上的幫派首領,未必能與勢力龐大的無名小卒相提並論。

“阿傑,畢竟他是林家的人,我們剛才在裡麵,或許做得有些過分了。”阿明沉思片刻,心中湧起一絲悔意。

原本,他們可以更加妥善地處理此事。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