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導似乎對現在的文藝片不滿?”
林楓可不能承認:“當然不是,隻是對爛片不滿,無論是文藝片還是商業片。
我剛剛說了文藝片的拍攝門檻低。
正是因為門檻低,難免泥沙俱下,諸多濫竽充數之輩,拍出主題無病呻吟,台詞不說人話,角色不乾人事的爛片。
如果你能拍出《霸王彆姬》或者《活著》這樣的電影,當然是越多越好。
但是你能嗎?你不能!
還整天看不起商業片?無非是一幫自卑人的虛榮心作祟罷了,真是可悲!”
李小霞知道,節目要的爆點來了。
至於能不能播出,那就不是她所要考慮的事了。
於是她繼續深挖:“那你如何看待如今的國內電影市場越來越慘淡的現狀?”
林楓想了一下,回道:“其實說越來越慘淡也有些不準確。其實在1995年以前,國內的電影市場是呈現逐步增長的趨勢的,但是為什麼1995年後就不行了?這裡就不做過多討論了。”
林楓接著道:“在我看來,如今就是國內電影黎明前的黑暗?”
“哦?為什麼這麼說呢?”李小霞繼續追問。
“如今的電影市場,用大白話來說,就是“沒人拍、沒人看、沒錢賺”。具體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也就是以下幾方麵:
其一,錢都去蓋樓了,誰投資電影?電影這種“燒錢還不一定回本”的行業,資本根本懶得搭理。
國營製片廠半死不活,民營資本還沒徹底入場,拍電影窮得叮當響。
很多導演得去國外拉讚助,拍出來的片子當然要迎合國外的審美和價值觀,你說這樣的電影咱老百姓看得不就一臉懵嗎。”
林楓拿起手邊的茶杯喝了一口,繼續道:
“其二,是基礎設施落後。你看看現在很多的電影院,比澡堂子還破。
老式電影院全是掉漆的硬板凳,音響像村口大喇叭,放映機卡頓得像ppt。年輕人約會寧願去肯德基啃雞翅,也不願去聞影院裡的腳丫子味。”
“其三,盜版碟比煎餅果子還便宜。
vcd這會兒正火,滿大街都是五塊錢一張的盜版碟。
老百姓心想:“花幾十塊去電影院?不如買張碟全家看。”電影院冷清得像春運後的火車站,很多老影院乾脆改成了溜冰場或歌舞廳。
我之前的電影,基本都會雇傭兼職人員,實時看著拷貝,就這樣,半個月不到也會有盜版光盤出售,這是一個係統問題。”
“其四,好萊塢大片來“砸場子”。
1994年開始引進外國分賬大片,觀眾一看:“謔!人家特效跟炸碉堡似的,國產片還擱那拍農村愛情故事呢?”
國產電影直接被按在地上摩擦,拍文藝片的賠錢,拍商業片的又不會玩,市場徹底“自閉”了。”
這時李小霞插嘴道:“林導的商業片不是也獲得很多觀眾的喜愛嗎?”
林楓不屑地撇撇嘴道:“所以啊,拍文藝片的有什麼資格看不起商業片?好萊塢能稱霸全球是因為他們的文藝片?
彆扯了,沒有商業片把觀眾拉進電影院,文藝片更加玩完。”
李小霞略微沉思了一下,點點頭道:“有道理,還有嗎?”
這回輪到林楓沉默了。
當然還有,但是林楓在考慮要不要說,或者怎麼說。
最後一咬牙,豁出去了,怕個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