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大衛?海曼在今年底就會成為奈飛的首席法律官,主管法律合規與ipo籌備。
如果再加上未來的物流與運營效率的o威廉?j?亨德森,以及主管人才建設的帕蒂?麥科德,就是奈飛的整個核心管理團隊。
而nt這邊,依舊是nt的三巨頭:林楓、雅各布和伊莎貝拉。
很明顯,奈飛幾人也是認真調查過nt的,也相信他們有這樣的實力和意願,所以大家一上來就展現了雙方的誠意。
奈飛首先將今年的一些數據擺了出來。
奈飛用戶數突破35萬,較1999年的增長超10倍,而且用戶留存率較高訂閱超過6個月的用戶留存率顯著提升)。
這些當然都是奈飛商業模式初步獲得市場認可的標誌。
所以,奈飛提出希望按照他們在2000年4月的e輪融資上的估值,也就是1.5億美元作為基礎估值。
這個估值林楓一方自然是不會認可的。
伊莎貝拉也擺出數據,包括2001年,奈飛預計全年淨虧損約3900萬美元。
而且,同期對標的企業,如亞馬遜等互聯網科技公司在2001年估值大幅縮水納斯達克指數較峰值下跌約70),現在奈飛想要使用去年納斯達克指數峰值時的估值融資,顯然是不合適的。
另外,伊莎貝來還將在圈內被當成笑話的,奈飛5000萬美元賣身,卻被百視達無情拒絕的事情來壓價。
當然,大家也都知道,整體拋售和融資估值是兩回事,但這不妨礙伊莎貝拉拿這件事作為參考,畢竟都說,最了解你的人隻能是你的競爭對手。
因為是事實,奈飛也說不出反駁的話。
他們隻能抓住客戶的增長以及虧損主要源於用戶獲取成本高企和運營擴張,但用戶規模的快速擴張被視為未來盈利的關鍵來支撐其估值。
突然,林楓打斷了雙方的唇槍舌戰。
他沒有繼續糾纏這些問題,反而問道:“我想知道奈飛獲得融資後的下一步運行策略,或者說你們將如何使用這筆融資。”
其實林楓問奈飛的未來策略並不突兀,這是一個有誠意的投資人的常規問題。
ceo裡德?哈斯廷斯顯然也有所準備:“奈飛獲得融資後主要使用在幾方麵:
第一,投資優化dvd配送係統,奈飛將計劃將北美配送中心,從8個擴展至37個,實現‘次日達’服務覆蓋80以上的用戶。
第二,計劃增加dvd片庫的庫存數量,涵蓋小眾獨立電影與熱門大片,吸引不同用戶群體。
第三,通過付費營銷和免費試用如‘30天免費’)快速擴大用戶規模。”
林楓點點頭,這些都是後世奈飛起步階段的做法,確實取到了良好的效果。
於是林楓拍板道:“我不習慣長期拉鋸的談判,我們最多可以給到奈飛的投資前估值preoneyvauation)8000萬美元,nt投資2000萬美元。
投資完成後,新奈飛的估值為1億美元,nt占股20,原股東占比稀釋至80。不過我有幾個條件。”
與投資前估值相對應的就是投資後估值了,如果林楓采用投資後估值8000萬美元,那麼nt的2000萬會占股25,不過這種方式很少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