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說得不錯。”漢娜·魏斯曼接過話頭,“所以林,今天讓你過來就是商量這個事的。”
“你們有什麼打算?”林楓不解地問道。
“我們希望你能看看諾蘭拍攝的素材,讓你與諾蘭以及我們的剪輯師一起,製定出一個剪輯規劃。”漢娜·魏斯曼繼續道。
林楓點點頭,這是他作為監製和製片的應有之意,不然確實對不起拿的那些分成。
於是林楓問道:“剪輯師有進行過素材的初步篩選嗎?”
“當然,他們已經進行到了第二步。”維羅妮卡接話道。
一般而言,剪輯師第一步都會先通讀所有拍攝素材,記錄每個鏡頭的內容、質量如是否失焦、錄音是否清晰)、拍攝角度和時長等信息,並用標簽或軟件工具進行分類標注。
接著會剔除明顯不合格的素材如穿幫、技術失誤的鏡頭),保留“候選鏡頭”,為後續剪輯奠定基礎。
到此就是第一步篩選的完成。
這一步是相當繁瑣的。
一般拍攝的素材,都會是正常電影市場的幾十至數百倍,剪輯師需要麵對大量的鏡頭,而且還要在此間進行標注和剔除。
第二步,就是初步梳理敘事邏輯與結構。
剪輯師會以劇本為藍本,確定影片的敘事順序如線性敘事、非線性敘事),劃分場景和段落,明確每個部分需要傳達的核心信息。
這一步需要導演的參與,確定部分敘事結構和鏡頭組合的。
比如剪輯師可能需要規劃布魯斯·韋恩從童年創傷到成為蝙蝠俠的成長線,通過閃回鏡頭與現實場景的交叉剪輯,強化角色動機的合理性。
到了這一步,基本上前期的剪輯準備工作就算已經完成了,接下來就是要進行電影剪輯的最核心環節:確定電影風格和節奏。
這一步就直指影片的核心,林楓這個實際主控人必須到場,與導演和剪輯師一起完成所有剪輯規劃,然後才會是剪輯師接下來根據規劃的實操工作。
“沒問題,我會跟進的。”林楓沒有拒絕,這可也是關係到自己錢袋子的事,不能馬虎,不然林楓自己都不放心。
很快,《蝙蝠俠》的事談完了,諾蘭離開,繼續去與剪輯師溝通剪輯風格問題去了。
“林,你拍的《當幸福來敲門》12號就上映了,你記得參加。”維羅妮卡對著林楓說道。
“你們會支持這部電影衝獎嗎?”林楓直接問道。
林楓不是剛來好萊塢的菜鳥,這個時間點安排上映,不僅僅為了檔期的問題,還有很大可能是為了衝獎。
但是,一直沒有就衝獎的問題與林楓做過溝通,沒有讓林楓配合,林楓大概也能猜到是什麼原因,可是該問的還得問。
維羅妮卡與漢娜對視了一眼,然後還是維羅妮卡開口道:“林,我也不瞞你,這部電影華納確實有衝獎的打算,但是主要的資源投入在威爾·史密斯。”
這句話就已經說得很明白了:會衝獎,但沒林楓的份。
“不過”這時漢娜補充道,“衝獎的花費由華納與威爾出,nt不用出這筆額外的資金,隻需要坐享成果,這已經是華納給出的最大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