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內地與港台影視圈的權利就嚴重失衡,矛盾重重。
從最早期的同工不同酬、吃住待遇區彆對待,到後來的港台影視圈抱團,壓製排斥內地演員,甚至到了踐踏尊嚴。
當矛盾積累到一定地步,隻要一個火星就會點燃,就會形成熊熊烈火。
也許這次的“小白龍事件”就是個火星。
“我這裡一個上午就接到了很多圈內人打來的電話,希望我們這一次也一起站出來支持王伯召。”常繼虹最後解釋了一下她來這的原因。
“我這也是。”李小萍也補充一句。
很明顯,這兩位就是來問林楓意見的,畢竟這種事,必須要林楓這個帶頭大哥拍板,否則她們輕易表態,很可能破壞林楓的布局。
她們還是很懂規矩的。
林楓沒說話,緩緩地點上一支煙,又用手指敲著沙發扶手,看得李小萍都想給他換個鐵質扶手了。
其實這件事能發展到現在,早已經不是王伯召和兩位港島演員的個人問題了,還牽連出了這些年兩地影視圈的恩恩怨怨。
九十年代末到兩千年代初期,港島影視行業憑借成熟的工業化體係和資本優勢,在合拍片中占據主導地位。
港島演員、導演和製作團隊往往掌握話語權,而內地演員多被視為“配角”或“綠葉”,隻是為了滿足合拍片的條件的無奈之舉,港島的人心中還委屈著呢。
劇組中的這種權力結構導致港島團隊對內地演員缺乏最起碼得尊重,甚至形成赤裸的“地域歧視”。
當然,這一世因為有了林楓這支蝴蝶,在一定程度和範圍內削弱了這種歧視,甚至在天恩係的劇組中,就根本不會發生這種現象,因為隻要發現,直接清退,管你是大明星還是幕後人員,絕對的零容忍。
特彆是林楓的劇組,合作的港島大明星和幕後多了,他們就屁都不敢放一個。
不過除了天恩係,這種現象還是普遍存在的,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有求於人。
這也是為什麼林楓急著從好萊塢回國,極力在天恩推行電影工業化的原因,就是希望這種事不要再發生。
其實此時林楓考慮的不是要不要做,而是怎麼做。
按照楚雲飛的話:“不管是誰在打平安縣城,我358團一定幫幫場子”。
不過,既然林楓想要拿這件事作伐,那麼對當事人就要保護好,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
林楓可是記得,王伯召就是因為這件事,漸漸淡出了影視圈,後來與妻子開了一家鹵肉店。
雖說平淡的日子也可以有滋有味,但卻是無奈之舉。
想到這,林楓的手指突然停下,抬起頭對著常繼虹道:“第一,你先去看望王伯召,問問他是否願意加入美亞侖,你不是正好缺中年演員嗎,正好。”
“你是想親自下場?”常繼虹一下就聽懂了林楓的話,驚訝道。
林楓點點頭:“我們天恩係一直在做的事,是時候向整個圈裡推廣了,要搞就往大了搞,一次性解決問題。”
“可是,這麼一來所有的焦點就會轉移到我們身上了。”常繼虹還是有些不明白林楓為什麼要做這些吃力不討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