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的2008年,《畫皮》橫空出世前,內地的影視產業是一個什麼格局?
2008年前,國產商業大片如《英雄》、《十麵埋伏》、《無極》等)普遍依賴港台巨星保障票房,內地演員多演配角。
這就在業內人士和觀眾腦海中打下了思想鋼印,認為隻有拍攝大片,隻有港台明星才是電影票房的保證。
無論是投資商,還是業內的導演製片人,都不會輕易冒險改變這種情況。
這也就無形中越來越加深這種思維定式,讓港台演員始終占據著c位,國內的年輕演員,除了花瓶女主,其他都不可能出頭。
這也是為什麼那個時代,女花旦噴井而出的原因之一。
如果經曆過那個時代的小夥伴,可能還會記得,在《畫皮》的海報中,明明隻是配角的甄子彈卻占據著c位,是電影中的一番。
在海報中,也明明白白標明著他是領銜主演,其他人隻是主演。
即使如此,導演陳嘉尚也還是受到了港台許多業內大佬級彆人士的強烈批評,其中最甚的就是吳白鴿。
原因無他,就是因為《畫皮》首次以內地演員為核心班底,港星甄子彈退居配角,此舉也被媒體稱為“內地演員在大片中的首次集體崛起”。
更重要的是,這部電影票房大賣,以2.4億的成績,排名當年內地票房榜第二名,證明內地演員的票房號召力。
讓內地演員無法扛票房的濾鏡碎了一地,撕下了港台明星的“票房保險單”,讓中國電影終於敢用自己的麵孔講故事。
又像是皇帝的新衣,被所有人發現他們在裸奔。
受到傷害最大的,自然是港台明星的圈錢效率。
市場是最真實的,這樣的結果就是直接推動製片方放棄高片酬港台巨星,轉向性價比更高的內地一線演員。
這裡的製片方不僅是內地資本,甚至是港台和海外資本。
畢竟用金錢投票才是最真實的,你永遠不要相信資本的節操。
這個帶來的變化更加致命,從此開始,整個華夏的電影產業格局開始重塑,漸漸地從“港台主導”變成“內地中心”,打破港島公司對合拍片的控製權。
這也是為什麼,從2008年以後,已經很少聽到港台藝人飛揚跋扈,欺負內地影視人員的新聞,這就是重要原因之一。
當然,這些都是在前世,過程非常痛苦。
但是在這一世,由於林楓的亂入,在新世紀的一開始,就成立了天恩傳媒。
通過天恩傳媒,培養內地自己的商業片導演,並且與美亞侖深入綁定,一步步將內地的新人演員捧起。
先通過高收視劇,培養演員的國民度,在轉戰大熒幕扛票房。
僅僅三、四年的時間,光是天恩傳媒,就培養起寧昊、安健、劉薑等一批成熟的商業片導演,順便捧出了劉業、陳昆、黃小明、祖風、範彬彬、李曉冉、周訊等一眾新生代演員扛把子。
現在,不會再有人說內地的明星扛不起票房,因為現實中的例子就能啪啪打得他們臉上生疼。
而林楓在這一世,同樣重視《畫皮》的原因,不僅是想拓寬天恩傳媒的電影類型,實驗性開發女性觀眾。
更重要的目的是,驗證這些年來,天恩傳媒大力打造的國產電影工業化進程,反向給觀眾們打思想鋼印:電影工業化,內地玩得最好!
喜歡重生了,我想見識娛樂圈的風景請大家收藏:()重生了,我想見識娛樂圈的風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