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況,nt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因為林楓的關係,在亞洲天然有自己的發行合作夥伴。
至少在東亞和東南亞的發行是絕對沒問題的,並不比好萊塢六大弱多少。
就比如前段時間下畫《朱諾》,全球票房2.4億,北美就貢獻了1.5億美元,占比62.5,要是算上nt發行網絡能夠覆蓋到的亞洲,這個占比高達70。
另外,獨立電影公司被巨頭控製的渠道,還有非常重要dvd的發行。
獨立電影公司沒有那麼大的能力,開發版權周邊及其他版權價值,那麼dvd發行就成為一部電影非常重要的利潤來源。
這點就nt就更不用愁了。
早在2001年林楓就開始布局,在nt經濟最吃緊的時候,還咬著牙,在城市銀行貸款入股了奈飛。
哪怕奈飛上市了,nt或者說視界投資,還保有奈飛17的股權,也是奈飛的第二大股東。
如今的奈飛市值已經升到了14億美元,當時的這份投資已經價值2.38億美元,足足增值了11倍之多,以後還會更多。
如今的奈飛,在dvd租賃業務上,已經能夠跟百事達分庭抗衡了。
而根據之前的協議,nt的dvd發行根本就不用操心,利潤甚至比好萊塢六大還多,這也是雅各布一直非常敬佩林楓的主要原因之一。
巨頭們的最後一招,資本打壓與財務圍剿。
這點在夢工廠上的表現就更加明顯,而且是在多重配合下的財務打壓。
當時的夢工廠,如好萊塢幾乎所有的獨立電影公司一樣,拍攝電影基本上都要依靠外部融資,不像nt這個有作弊器的異類。
夢工廠為吸引投資,常高調預測票房,比如,拉融資時,就宣稱《鯊魚故事2》dvd銷量將達5500萬張,但因實際未達標僅3500萬張)遭投資者拋售,股價持續下跌。
好萊塢巨頭們就是看中這點,有針對性地狙擊夢工廠的重點項目,造成夢工廠再融資的困難,不得不選擇妥協。
就比如2005年《逃出克隆島》,這部成本1.26億美元的a級大片,就是受到了好萊塢六大的集體狙擊,使得電影票房慘敗,全球僅1.62億。
伴隨著電影的虧損,股價下跌,之前以高股價抵押融資的股票,就麵臨著追加保證金的窘境,直接引發現金流危機。
此時夢工廠就不得不答應巨頭們一些,如發行權獨家等的苛刻條件。
但答應的這些條件,又會造成利潤被攤薄,積累不起資金。
沒有資金,在這個風險奇大的行業,隻要一部大作沒有搞好,就可能引發破產危機。
就是在這樣惡性循環中,夢工廠真人電影部門因連續虧損,不得不被迫出售。
但同樣的招數用在nt身上根本就不起作用。
首先,nt不是上市公司,沒有股價波動的影響,更不會用股票融資。
其次,nt前幾年一直很穩健,發行的大部分是中小成本的電影,哪怕是造成虧損,也隻是非常少的部分,甚至通過長尾效應,時間足夠也能收回成本。
最後,也是最最關鍵的,nt製作發行的電影,幾乎沒有虧損的,差彆隻是賺多賺少的問題。
這也是因為擁有林楓這個bug的原因,nt是不一樣的。
也就是說,在這些招數都對nt無效的時候,巨頭們也隻能利用自己最有優勢的輿論傳媒,給nt製造一些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