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楓規定那兩條是底線,一是為了賺錢,二就是為了以後訛迪士尼。
他可是清楚地記得,此前漫威將浩克這個角色的電影版權賣給了環球影業。
2003年環球影業發行了李按執導的《綠巨人》,但票房表現不佳,致使環球卻未在合約期限內啟動後續製作。
根據漫威與環球的合約條款,到2006年時,漫威就因環球未履行合約,重新獲得了浩克電影的製作權。
漫威可以自行投資立項拍攝浩克相關電影,無需得到環球影業許可。
而環球影業則保留了浩克電影的發行權。
這種版權狀態使得後續漫威雖可在《複仇者聯盟》等多部電影中使用浩克角色,但如果要製作浩克單人電影,發行環節需經環球同意。
這也是為什麼,浩克這個在美國這麼知名的超級英雄,在《無敵浩克》後,十幾年沒有再出續集的原因。
林楓頭腦還是清醒的,非常明白,既然漫威娛樂成立漫威影業,要自己開發超級英雄電影,那麼他們的角色電影版權就不可能再給出去。
現在不可能,等漫威電影火了就更不可能。
而擁有發行權,就是林楓想出來的變相製衡漫威的方法。
其實林楓也不是為了製衡漫威,但他知道,隻要漫威超級英雄開始走紅,迪士尼就會出手,收購漫威娛樂的動作一定會與前世一樣發生。
到那時,林楓很想知道,當迪士尼發現這些超英電影最重要的北美和中國的發行權都掌握在林楓手裡,他們會是一種什麼樣的表情。
也許比吃了屎也好不到哪裡去吧。
當然,林楓不是小孩子,不可能為了看彆人吃屎的表情就草率地做出這種決定。
他一是為了訛一下迪士尼這個未來全球電影的霸主公司,二是為了nt下一步的發展計劃。
林楓思考了一會,便甩開在腦海中逐步成型的計劃,開始了自己的工作。
而在太平洋的另一邊,nt則不斷地按計劃推進對《太壞了》的拯救措施。
好在那天討論的措施是行之有效的,《太壞了》的票房走勢開始漸漸平穩起來,雖然不可能再有開畫時的驚豔表現,但至少不會再那麼離譜。
電影的票房從上映的第二個周末還是企穩回升,到了10月28日,電影上映半個月時間,總票房已經超過了8000萬美元。
這個走勢與《一夜大肚》很像,甚至獲得單日票房冠軍的時間也差不多。
比《太壞了》早一個月上映,nt的另一部中小成本r級喜劇《一夜大肚》,已經在北美市場上上映了近一個半月,基本已經過了票房的高峰期。
這種電影收割票房的周期還是比較短的,一個月已經釋放了幾乎全部的能量。
不過,這部電影無愧它黑馬之名。
上映43天,一共在北美市場累計了1.4億美元的票房,讓nt數錢都能數到手抽筋。
nt最近幾個月的表現,怎麼可能不讓其他同行羨慕嫉妒恨,使用抹黑作品的手段,應該已經算是最溫和的手段了。
不過這也是因為nt太不一樣,他們的常用手段根本就沒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