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楓笑道:“學生的準實名製驗證比一般網名要簡單得多。我們可設置,用戶需通過學校郵箱或校園ip地址驗證,確保用戶為在校學生。
然後再配個舉報機製,確保用戶身份的確定性。
同時,要求用戶必須使用完全真實的個人信息,上傳真實的個人照片作為頭像,否則,就講用戶限製在一定範圍內,不予許與他人交流。”
“這麼嚴格的限製,會不會限製網站的注冊熱情?”趙墨提出自己的擔憂。
“應該不會”楊博接話道,“不願意這麼做的,還可以在我們豆瓣的其他板塊自由發揮,並不影響我們的基礎用戶。”
“沒錯”林楓先是肯定了一句,然後繼續道:“我們這個板塊,主打的就是熟人社交。這種社交模式的粘性非常高,轉換平台的成本大到幾乎無法接受。
用戶隻要進了我們的甕中,就彆想離開。我們這個板塊要的最大特點就是真實,‘因為真實,所以精彩’。”
“這句話好,完全可以成為板塊的sogan。”楊博拍了一下大腿叫道。
隨後,楊博又問道:“這個板塊有名字嗎?”
林楓想了想道:“就叫‘校友錄’吧。”
“這個名字不錯,簡單明了。”大家很快給板塊定了名字。
在原世界中,互聯網牛人王星與幾個同學,這是應該就在構思同類型的校內網,也就是人人網的前身。
不過這一世,即便他們依舊將校內網搞出來,也注定不是開創者。
在資金、人才、資源等各個方麵都落後的情況下,還不能占有一個開創者的名頭,哪怕校內網能夠發展,也不可能有前世的聲勢了。
說不定到時豆瓣能把他們給收購過來,主要是將王星這個人才給綁定了,那以後的畫麵......哎呀,太美,林楓都不敢想象。
趙墨聽著兩人的對話,突然來了一句:”“這個校友錄我怎麼感覺有些似曾相識的感覺?”
這時,林楓和楊博愣了一下,都大笑起來。
還是林楓說道:“可不似曾相識嗎,去年在美國哈佛上線的facebook就是這種模式,你有空也可以多研究一下他們的模式,我覺得這個fb這個網站會很有前途。”
林楓隨意的一句話,就讓趙墨深深記在腦海裡。
之後,還會因為這一句話,給林楓帶來個不小的驚喜。
不過這就是後話了,暫且壓下不表。
接著,三人又開始談論了許多這個板塊的頁麵設置、校園推廣等問題。
“既然美國的fb已經有成熟的推廣經驗,那麼我們能不能學習借鑒一下呢?”楊博也提出了自己的推廣建議。
這回林楓沒有回答,說的的是趙墨。
趙墨在21世紀初,就陪著林楓到了美國留學,在一直照顧他在美國的生活,所以對美國的生活方式,和美國頂級名校的生態有很深的了解。
趙墨搖搖頭道:“我們的國情跟美國有很大差彆,特彆是大學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