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宴會結束,也就預示著電影到達了尾聲。
2005年12月12日,電影正式下畫,國內總票房9767萬元,遺憾未能破億。
不過也行了,天恩傳媒什麼大場麵沒見過,根本就不糾結這個問題。
12月才算是真正的賀歲檔高潮部分,各種大導演的電影紛紛準備上映。
最先開始的是陳可欣導演,金誠武、張學有、周訊等主演的,中國首部大型歌舞片《如果·愛》,12月1日上映。
作為中國首部歌舞片,這部大電影在在敘述形式和鏡頭運用上有很高的造詣,而且在歌舞方麵也加入了很多新穎的創意。
總的來說是一部質量上乘的電影。
可惜,以目前國內的電影環境,對這種類型的影評接受度還不高,如果放到十年後的國內,電影票房起碼是現在的十倍。
畢竟2017年,好萊塢的《愛樂之城》就拿到了2.5億的成績。
作為中國人,林楓覺得無論是敘事結構,還是與國內觀眾的貼近度來說,這部《如果·愛》一點不比《愛樂之城》差。
可惜生活沒有如果,這部電影至12月12日,也拿到了2000萬元,預計總票房也就是3000萬左右的水平。
這在2005年的國內來說,已經算不錯了,起碼能排在二十名之內的。
接著就是外界如今熱炒的兩大導演的對決。
那就是12月15日,同日上映的陳詩人的《無極》跟張一謀的《千裡走單騎》。
其實這麼來對比是不太合適的,畢竟《千裡走單騎》是一部非常純粹的文藝片,主要講述的是兩對父子間的隔膜與疏離,溝通與理解。
而《無極》則是一部相對來說更商業化的作品。
哪怕陳詩人在采訪中一直說這部片的內涵是什麼混沌中的愛與自由、謊言與真誠、承諾與背叛、宿命與抗爭等問題。
但無論從成本、卡司、特效還是宣發來說,都是一部妥妥的古裝大片的規格。
不過林楓知道,這部片將會被一個饅頭所打敗。
12月23日,就是林楓的《疾速追殺》上映了,作為一部全球發行的電影,自然不能隻考慮國內,這個日期就是兼顧中美兩個市場而定的。
一個檔期中,或者說,半個月內,國內最有名的三大導演同台競技,這怎麼能讓媒體們不發狂。
已進入12月,關於三大導演,三部作品的各種報道就齊齊出現在報道中,場普通的電影上映,都被他們渲染成決戰紫禁之巔的感覺。
仿佛誰能獲勝,誰就是國內第一導演一樣。
還彆說,國內的觀眾們就吃這一套,愛看熱鬨的性格,是真正地刻在每個中國人骨子裡的基因。
然後,整個電影市場自然是烈火烹油般火爆起來,特彆是越靠近12月15日更是如此。
而林楓,則是剛剛從美國開展了一周的高強度宣傳回來。
《疾速追殺》這部電影,對於無論對於中美哪國的電影觀眾而言,都是解開林楓“殺手宇宙”的說明書。
而之前的《颶風營救》和《史密斯夫婦》則更像是一個引子,或者序。
隻有翻開到《疾速追殺》這一頁,才能真正窺探到“殺手宇宙”的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