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6日
踏入泉州非遺館的瞬間,時光的齒輪仿佛悄然回轉,我被卷入一段璀璨的曆史長河之中。這座承載著無數非遺珍寶的殿堂,以一種無聲卻有力的方式,講述著泉州這座曆史文化名城跨越千年的故事,每一步邁進,都是與先輩智慧的對話,每一次凝視,都能觸摸到這座城市跳動的文化脈搏。
一進入館內,映入眼簾的便是那精美的提線木偶戲展示區。一尊尊木偶造型逼真,神態各異,靈動的眼眸、飄逸的衣袂,仿佛賦予了這些無生命的木偶鮮活的生命力。一旁的展板介紹,提線木偶戲起源於漢代,在泉州地區曆經數千年的傳承與發展,至今依然活躍在舞台上。看著那些纖細如發的提線,我不禁想象著藝人在幕後操控木偶時的專注神情。他們憑借著精湛的技藝,讓木偶做出騰躍、翻滾、舞劍等複雜動作,演繹出一個個扣人心弦的故事。提線木偶戲不僅是一種表演藝術,更是泉州人民情感與智慧的結晶,它承載著先輩們對生活的熱愛與對美的追求,在歲月的洗禮中,傳承著泉州的曆史記憶。
移步至南音演奏廳,婉轉悠揚的南音旋律如潺潺流水般傳入耳中。南音被譽為“中國音樂史上的活化石”,是泉州文化的瑰寶。演奏者們身著傳統服飾,專注地彈奏著琵琶、洞簫等古老樂器,演唱著典雅的詞曲。南音的曲調古樸深沉,節奏舒緩,歌詞多以閩南語寫成,富有濃鬱的地方特色。在那如絲如縷的旋律中,我仿佛看到了古代泉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繁榮景象,商船雲集,中外文化在這裡交流碰撞,孕育出南音這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南音不僅是一種音樂,更是泉州人民的精神寄托,它見證了泉州的興衰變遷,傳承著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
在展館的一隅,陳列著精美絕倫的泉州花燈。這些花燈造型豐富多樣,有蓮花燈、鯉魚燈、人物燈等,每一盞都製作精良,色彩鮮豔。泉州花燈曆史悠久,每逢元宵佳節,大街小巷張燈結彩,花燈成為節日裡最亮麗的風景線。製作一盞花燈,需要經過繪圖、紮骨架、裱糊、裝飾等多個環節,每一個環節都凝聚著藝人的心血。看著這些花燈,我感受到了泉州人民對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對傳統文化的執著堅守。花燈不僅僅是一種裝飾品,更是泉州民俗文化的重要載體,它將民間傳說、曆史故事融入其中,在代代相傳中,傳遞著泉州的文化價值觀。
繼續前行,我來到了泉州刻紙與剪紙展區。一幅幅精美的刻紙、剪紙作品,以其細膩的線條、獨特的構圖和豐富的寓意,讓人歎為觀止。泉州刻紙剪紙技藝源遠流長,題材廣泛,涵蓋了人物、動物、花卉、吉祥圖案等多個方麵。藝人通過一把小小的刻刀或剪刀,在紙上創造出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這些作品不僅具有藝術價值,更反映了泉州人民的生活習俗和精神風貌。它們是泉州民間藝術的傑出代表,承載著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蘊。
參觀完泉州非遺館,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在這裡,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件件精美的非遺作品,更是無數非遺傳承人對傳統文化的堅守與傳承。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和智慧,讓古老的技藝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這些非遺技藝,不僅是泉州的寶貴財富,更是全人類的文化瑰寶。
然而,在現代社會的衝擊下,許多非遺項目麵臨著傳承困境。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年輕人對傳統技藝的興趣逐漸降低,非遺傳承後繼乏人。這讓我深感憂慮,我們有責任保護和傳承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讓它們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作為一名參觀者,我決定將自己在非遺館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悟分享給身邊的人,讓更多的人了解泉州非遺,關注非遺保護。同時,我也希望政府和社會各界能夠加大對非遺保護的支持力度,為非遺傳承創造良好的環境,培養更多的非遺傳承人。
泉州非遺館之行,讓我對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情感和更深刻的認識。它讓我明白,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非遺則是這座城市靈魂的精華所在。我們應當珍視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讓它們在曆史的長河中永遠閃耀光芒,為後人留下無儘的精神財富。
喜歡人間細筆:平凡人生手賬請大家收藏:()人間細筆:平凡人生手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