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西滸尋親記:跨越山海,重拾族脈溫情
破曉前夕的忙亂啟程
2024年4月20日,黎明前的黑暗如厚重的帷幕,籠罩著大地。窗外,萬籟俱寂,唯有偶爾傳來的幾聲犬吠,打破夜的寧靜。我在鬨鐘急切的鈴聲中猛然驚醒,睡眼惺忪地看著窗外尚未褪去的夜色,心中卻湧起一股難以抑製的興奮與期待。今日,是前往霞浦西滸尋親的日子,這不僅是一次跨越空間的旅程,更是一次追尋家族根源、重拾親情紐帶的心靈之旅。
匆匆起身,洗漱完畢,簡單收拾了一下行裝,便朝著村裡的集合點走去。此時,天空仍被夜色籠罩,幾顆殘星在天際閃爍,仿佛在為我們的行程默默祝福。集合點早已人聲鼎沸,前來尋親的人們三五成群,或低聲交談,或整理行囊,臉上都洋溢著期待與興奮的神情。大家的衣著雖樸素,但都透著一股莊重與認真,顯然都將此次尋親視為一件無比重要的大事。
我在家中簡單吃了幾口早飯,便趕忙來到集合點。隻見有些人還在不緊不慢地吃著東西,他們手中拿著幾個光餅,這是當地常見的乾糧,既方便攜帶又能充饑。他們一邊吃,一邊嘴裡念叨著“太早了”,似乎還未從清晨的慵懶中完全清醒過來。還有幾個人神色匆匆,顯然是還沒來得及準備妥當,儘管昨晚就已經收到了通知。
待一切準備就緒,我們終於踏上了尋親之旅。一輛略顯陳舊但卻乾淨整潔的中巴車,載著我們這群滿懷期待的尋親者,緩緩駛出村莊。車子在鄉間小路上顛簸前行,窗外的景色如畫卷般緩緩展開,田野裡的麥苗在微風中輕輕搖曳,像是在向我們招手。大家的心情都格外舒暢,歡聲笑語在車廂內回蕩,彼此分享著對此次尋親的憧憬與期待。有人談論著即將見到的宗親會是怎樣的模樣,有人猜測著祠堂修繕的進展,還有人回憶著家族中流傳的古老故事。
然而,正當氣氛熱烈之時,一個意外猶如晴天霹靂,瞬間打破了車廂內的歡樂氛圍。“糟了,最重要的請帖忘帶了!”不知是誰喊了一聲,車廂內頓時一片寂靜,所有人的笑容都凝固在了臉上。那請帖是專門為邀請宗親參加修繕祠堂事宜而精心準備的,上麵承載著我們的誠意與期待,此刻卻被遺忘在了家中。此時,我們的車已經行駛到羅江了,離出發地已有一段距離。
大家先是一陣慌亂,隨後迅速冷靜下來,開始商議對策。有人提議返回市區重新書寫,請帖雖重要,但重新寫也並非不可行。可緊接著又有人提出異議,此時不過早上六點多,市區裡專門寫請帖的人恐怕還未起床,店鋪也不會那麼早就開門營業。思來想去,最終大家無奈決定先回家拿請帖,再重新出發。就這樣,我們不得不掉頭往回走,原本順利的行程被這一插曲打亂,大家心中雖有些懊惱,但也隻能耐心等待。
波折後的再度前行
車子緩緩掉頭,沿著來時的路往回行駛。車內的氣氛有些沉悶,大家都為這一意外感到惋惜,但也都明白,這是無法避免的情況。其實,從發現請帖忘帶的地方回到家,不過十來分鐘的車程。我們匆匆拿上請帖,再次踏上征程,隻是這次選擇了不同的路線。
車子沿著新的路線行駛,路過村莊時,大家想著中午可能做飯較晚,為了不至於太餓,便打算再買幾個光餅。我們在一家小店鋪前停下,店鋪的主人是一位憨厚的大叔,他熱情地招呼著我們,將剛出爐的光餅遞給我們。光餅散發著陣陣麥香,讓人垂涎欲滴。買好光餅後,我們重新坐上車,繼續朝著霞浦進發。
我原本計劃走國道,覺得沿途可以欣賞風景,時間也較為充裕。但同行的人認為還是走高速更好,高速耗時短,而且我們路上還有其他事情需要處理。在大家的討論聲中,我們按照車上一位老司機的指引,在賽岐上了高速。這位老司機約莫五十多歲,臉上布滿了歲月的痕跡,但眼神卻格外明亮,透著一股曆經滄桑後的豁達與睿智。他經驗豐富,經常跑長途,一路上他興致勃勃地給我們講述著在國外的所見所聞,那些新奇的故事讓我們聽得津津有味,也讓漫長的旅途多了幾分趣味。
他講起在異國他鄉看到的高樓大廈,那高聳入雲的建築讓他驚歎不已;說起國外的風土人情,人們獨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習俗讓我們大開眼界;還談到了在國外遇到的種種趣事,那些經曆讓我們時而捧腹大笑,時而嘖嘖稱奇。在他的指引下,我們從灣塢高速路口下了高速,隨後左轉,重新駛上國道。車子繼續前行,在一個下坡旁邊的村莊停了下來,這裡便是我們送請帖的第一站。
首站的溫情邂逅
我們一行人下了車,朝著村裡走去。隻見一座房屋的雙門緊閉著,周圍的環境顯得有些靜謐。大家有些疑惑,便向路過的村民打聽情況。村民們熱情地和我們聊了起來,他們的臉上洋溢著質樸的笑容,眼神中透著友善與好奇。從他們口中,我們得知了房屋主人的電話號碼。領隊趕忙撥通電話,眾人在房屋前靜靜等候。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大約過了十來分鐘,房屋的主人從村裡的其他地方趕了回來。他是一位樸實的中年男子,穿著一件洗得有些發白的襯衫,臉上帶著憨厚的笑容。他打開門,熱情地邀請我們進去坐下。走進屋內,我們才發現這戶人家是開小店鋪的,平日裡主要售賣一些日用品。店鋪雖不大,但布置得井井有條,貨架上擺滿了各種商品,從生活用品到零食小吃,應有儘有。
牆壁上掛著一塊十分醒目的牌匾,上麵寫著“最美婆媳”幾個大字,落款是商會,時間為2021年。牌匾是金色背景的不鏽鋼材質,麵積雖不算大,但在屋內顯得格外引人注目。看著這塊牌匾,我的思緒不禁飄遠,想起自己家中的煩惱。我交了一個女朋友,可因為她身體的緣故不能生育,父母一直強烈反對。儘管做了手術,情況仍未好轉,她一直渴望能到我家居住,卻因種種原因未能如願。父母的態度讓我們的關係變得緊張,我夾在中間左右為難,這段時間,我們之間的感情也越來越差,她自己也覺得沒結婚卻不能生育是個難以解開的結,就這樣陷入了死循環,每每想到此事,我都忍不住歎息。
在這戶宗親家,我們待了將近十五分鐘,大家圍繞著祠堂建設的事情聊了許久。為了拉近關係,我們用方言親切地交談,那熟悉的鄉音讓彼此的距離瞬間拉近。我們還互留了電話號碼和地址,約定以後常來常往。臨彆時,大家雖有些不舍,但還是踏上了前往下一戶人家的路。
佘寨裡的彆樣風情
接下來要拜訪的人住在鹽田,我們在一位當地熱心人的指引下,來到了一個美麗的佘村寨。這個村寨我曾經騎車路過,卻從未駐足停留。沒想到,當我們真正走進它,才發現這裡彆有一番天地。整個村寨被青山綠水環繞,遠處的山巒連綿起伏,像是一幅水墨畫卷;近處的田野裡,油菜花盛開,一片金黃,仿佛給大地鋪上了一層金色的地毯。
村寨裡的建築獨具特色,大多是傳統的佘族風格房屋,木質結構,黑瓦白牆,錯落有致地分布在山坡上。佘族人口占大多數,大約有九十多戶人家,村民們大多是通過參加同姓酒席才彼此相識。在那位熱心人的帶領下,我們在一個寬闊的馬路邊停了下來。領隊撥通電話,根據電話裡的信息找到了要尋找的人家。
我們站在房屋前喊了幾聲,屋內走出一位老奶奶。她穿著傳統的佘族服飾,頭戴精美的頭飾,臉上洋溢著和藹的笑容。我們禮貌地向她問好,並說明了來意。老奶奶熱情地回應著,隨後喊了幾聲樓上的人。不一會兒,一位老人從樓上走了下來,他麵帶微笑,和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握了握手,看來我們找對人了。
領隊詳細地向老人說明了送請帖的緣由以及祠堂修繕的事情,老人聽後點了點頭,熱情地邀請我們留下喝茶。我們婉言謝絕,說道:“這次實在有事,下次有機會一定留下來喝茶,等祠堂修繕完成,我們在酒席上再好好相聚。”大家再次互相道彆,臨走時,老人還提議:“這邊還有幾位姓鐘的宗親,你們也可以順道去拜訪一下。”我們欣然應允,說道:“那太好了,這可是一件好事。”於是,老人帶著我們前往不遠處的一處新房。
來到新房前,我們喊了幾聲,卻無人應答。老人走進屋內尋找,邊找邊喊:“有人在嗎?阿華,有人找你。”沒過多久,樓上傳來一個聲音:“阿華出門去采茶了,找他有什麼事?”老人大聲回應:“這邊福安宗親過來送請帖,籌備祠堂的事,月裡辦酒席,你下樓交接一下。”樓上的婦人沒有下樓,隻是簡單回應了幾句,便又回了樓上:“好,到時候我通知他一聲。”事情辦妥,我們便準備前往下一站霞浦,大家與老人依依惜彆,繼續踏上尋親之路。
奔赴霞浦的期待
從鹽田到霞浦的路程並不遠,在高速上行駛了一小段時間後,長輩說道:“接下來的路程,我就不陪你們了。”有人回應道:“沒事,司機師傅去過,他知道路。”長輩點點頭:“那很好啊。”
我們在市區繞了一圈後,便開始行駛在山路上。山路蜿蜒曲折,兩旁的樹木鬱鬱蔥蔥,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形成一片片光斑,宛如夢幻的世界。大約過了十五分鐘,我們終於到達了此次尋親最重要的目的地——大墓裡。
領隊提前打電話通知了大墓裡村族譜的管理者,讓他做好準備。其實在這種尋親事務中,有電話聯係會方便很多,但現實中往往連電話號碼和地址都難以獲取,就像上次為了找一個名叫“林前”的村莊,問了好多人,跑了好多地方才找到,而且那還是幾十年前的地址,如今想要找到更是難上加難。
當我們到達山頂上的村莊時,一群人早已在那裡等候我們的到來。他們的臉上洋溢著熱情的笑容,眼神中透著期待與親切。領隊送上請帖,向他們說明來意後,便和大墓裡村的鐘姓宗親們聊了起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交流著關於祠堂建設的諸多事情。老人們還提到村裡有一位關鍵人物還沒回來,等他回來後可以一起好好聊聊。領隊說道:“好呀,那我們等等他,等他回來好好交流交流。”
大家便坐在老人房屋前,一邊等待那位關鍵人物,一邊聊天解悶。眾人從祠堂建設聊到村裡的家長裡短,從家族的曆史聊到未來的發展。尤其是那位出過國的前輩,更是妙語連珠,講了許多有趣的見聞,大家聊得不亦樂乎。時間就在這不知不覺中悄然流逝,將近四十分鐘後,那位關鍵人物終於到了。
他穿著一身筆挺的西裝,顯得精神抖擻,頗有領導風範。他下車後,和大家一一握手,隨後掏出手機查看族譜。可能是手機屏幕看不太清楚,老人進屋拿出了紙質族譜,我們便一起仔細核對起來。在這過程中,大家又交流了許多關於家族淵源、先輩故事等內容,進一步增進了彼此的了解和親情。
此次尋親之旅,雖有波折,但也充滿了溫暖與感動。每一次與宗親的交流,都讓我們對家族的情感更加深厚;每一處走過的地方,都留下了我們對家族根源的探尋足跡。祠堂修繕不僅是一項工程,更是家族凝聚力的象征,是我們傳承家族文化、延續親情紐帶的重要契機。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祠堂修繕工作一定能順利完成,家族的情誼也將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延續和傳承,如同那山間的溪流,潺潺不息,源遠流長。
喜歡人間細筆:平凡人生手賬請大家收藏:()人間細筆:平凡人生手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