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除卻40軍和38軍外,其他4個軍都進入了休整,當然也包括楚雲所在的39軍。
40軍和38軍之所以被編入主攻隊伍,主要還是因為他們在第4次抗美援朝戰役中並沒有得到太大的損傷,故而不需要進行休整,直接就可以派上前線作戰。
4月23日,西線,位於左路的第9兵團一掃之前在長津湖一戰中的頹勢,一馬當先率先和美聯合軍交手了。
僅僅用了半天時間,第9兵團就成功突破美聯合軍的防線,並深入防線25公裡,從正麵擊潰了南韓第6師,目前正和美第24師進行對峙。
中路,第3兵團起初的進攻非常順暢,但等他們突破鏈川地區後,就遭到了美第3師的阻擊,進度一下子慢了下來。
至於右路的第19兵團,誌司給予他們的任務就是強渡臨津江,隨後兵鋒直指法院裡一帶。
此時的第19兵團指揮官羊治,正在前線指揮所部署作戰任務。
他對於臨津江南岸的那些美軍,並不是很重視,相反他覺得美軍就是紙老虎,而這樣的思想不僅僅是他,乃至整個第十九兵團的全體官兵,小到基層士兵,大到指揮副指揮,幾乎都對報以同樣的一個想法和態度。
而這一次的作戰任務,楚雲所在的39軍也參加了。
原本39軍應該是被部署在華川一帶,但由於之前楚雲在39軍內部會議上提出的一些作戰想法,被軍長吳權作出了一份簡單的軍報,直接上報給了誌司。
誌司相關領導在看到這份電報上的內容後,那是相當的重視,遂第一時間更改了作戰任務,直接調撥39軍前往開城,協助右路的第19兵團。
當然誌司這麼做的目的是因為39軍作為第一批入朝作戰的部隊,其戰鬥經驗相當豐富。
而且軍長吳權以及副軍長楚雲等人都是善於謀略之輩。
另外,誌司方麵考慮到一個平衡問題,並沒有將39軍從第三兵團劃歸第十九兵團指揮,反而直接遊離出來,讓39軍擁有足夠的建議權,這樣一來避免了第十九兵團的指揮羊治剛愎自用,一意孤行。
而第十九兵團指揮羊治十分清楚誌司的這番做法,他也明白誌司這麼安排的用意,
不過他並沒有太大的一個想法,畢竟上級交代的任務,下麵的隻要照著辦就完事了。
此時整個第19兵團前沿指揮所內,63軍、64軍、65軍,還有39軍的相關領導乾部全都齊聚一堂。
作為指揮的羊治率先主持起了這一次的作戰會議。
“同誌們,目前負責左路、中路的兵團都已經相繼發起了作戰。
我們右路軍也不能落後,必須儘快發起戰鬥。
就在1個小時前,我63軍成功剿滅了美軍的一個先頭營,這樣的戰果對於我軍而言,是一個非常好的開端。
接下來,我製定的初步作戰計劃是這樣的,首先我打算63軍負責攻占雪馬裡,牽製住該地區的英第二十九旅;
而64軍作為主攻部隊,直接強渡臨津江,突破南韓第1師的防線,在火速迂回至法院裡一帶,這樣一來,我們右路軍的展現徹底盤活了。
至於65軍和39軍就作為總預備隊,在長湍一帶駐防就行。”
說完這些,羊治稍微停頓了一下,隨後環顧了一圈四周,
“諸位對我這樣的一個作戰安排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和想法麼?
有的話,可以現在提出來。”
羊治話音剛落,第63軍長福碧搶先作出了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