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昭願難得解釋了一句:“因為我也有要祭祀的人呀。”
《詩經·豳風·七月》裡記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說的就是從農曆九月開始,天氣逐漸轉涼,人們開始為親人添置禦寒衣物,後來發展到農曆十月一也為先祖亡人送去禦寒衣物。
……
所以農曆九月三十這天。
蔡瓜瓜回了青州。
徐少言回了玄清觀。
盛常安回了茅山。
農曆十月初一這一天,寒衣節,天色有些陰沉。
陳昭願從心願紙鋪出來,走的時候帶走了院子裡那口大鐵鍋。
劉家堡。
陳昭願從斜挎包中拿出來好多東西。
小板凳,沒有折好的金元寶。
陳昭願坐在小板凳上,拿起一個金元寶,正想要折。
下一秒,金色的紙張在她手裡變成灰燼。
陳昭願麵無表情的看著手中的灰燼。
無論試多少次,似乎都一樣,沒有人受的起她的祭祀,哪怕是師門也不行。
楊娜娜從花轎中飄了出來,看著陳昭願說了一聲:“姑娘要不,我來?”
陳昭願抬眼看著楊娜娜,想了想,好像也可以。
於是把尚未折好的金元寶推到了楊娜娜麵前。
楊娜娜蹲在一邊,一個一個很認真的折起來。
“姑娘,是要祭奠什麼人嘛?”
陳昭願麵無表情的看著遠方說道:“嗯,我的師門還有小周。”
楊娜娜沒有再說話,手中的動作卻越來越快。
不多時,金元寶一個個折好,楊娜娜拉過那口紙紮店的老夥計=大鐵鍋。
拿出打火機點燃了那些金元寶。
金元寶的紙張燃起一簇簇紅色的火苗,在鐵鍋中不停的跳躍。
陳昭願又從斜挎包中拿出來很多套紙衣,分彆給楊娜娜遞了過去。
楊娜娜看著眼前的紙衣,有些驚訝這數量之多。
燒的時候,楊娜娜留心數了數,整整九十九套,九十九套紙衣上都寫著不同的名字。
又過了好一會兒,所有的紙衣都被燒完。
楊娜娜出口喊了一聲:“姑娘。”
陳昭願嗯了一聲,從小板凳上站起身,收了板凳與鐵鍋,說了句:“咱們走吧!”
……
回去的路上,空中飛舞著紙錢燃燒過後的灰燼。
陳昭願沒說話,嚼著泡泡糖,吹氣再咬破,耳邊回蕩著啪……的聲音。
楊娜娜扭頭看著身邊的陳昭願。
想著那九十九件紙衣和紙衣上的名字。
她隻認識一個人的名字,那個人就是陪了她家姑娘幾十年的老人,姑娘叫他小周。
至於剩下的那些名字,楊娜娜是一個也不認識。
回到店裡的時候,陳昭願和楊娜娜從車上下來。
看到店門前,白衣白發的雲梭也在燒紙衣與紙錢。
火光映紅了雲梭的臉。
楊娜娜站在陳昭願身邊,看著雲梭想著這位雲梭大人是給那個叫相知的仙女燒的嗎?
陳昭願看著雲梭猛地想起很久以前,一個和尚對她說的話。
“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會、愛彆離、五陰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