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他開啟了加班加點的忙碌生活。
白天,烈日高懸,他在揮汗如雨,耐心指導泥瓦匠們施工,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影響沼氣池質量的細節;夜晚,繁星點點,彆人早已進入夢鄉,他還在借著微弱的燈光,研究施工方案,思考如何提高修建效率。
日子一天天過去,謝宴肉眼可見地瘦了,臉頰愈發消瘦,原本合身的衣服變得鬆鬆垮垮,但他卻從未有過一句怨言。以上都是村民美化想象中的謝宴)
他這份無私奉獻、一心為大家著想的精神,漸漸在村民們的口口相傳中擴散開來。
無論是本村村民,還是周邊村子的人,提起謝宴,無不豎起大拇指。
在她們過度的自我洗腦中,謝宴的聲音愈發高大起來。
背著手檢查沼氣池的謝宴完全不知道這會讓他的身影在村裡變得多高大。
他現在隻想早點完成本村的修建工作,多爭取一些時間,到時候就能給另外幾個村子也多修上幾個,倒不是他思想度高大上,隻是不想村民都在餓肚子而已。
這次小麥產量的大幅提升,對於月回的觸動也非常大。
之前謝宴雖說過會增產,她滿心以為最多也就增產到三百斤,怎麼也沒想到最終竟然達到了六百斤。
這個驚人的數字,像一記重錘,讓她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在種地方麵存在的不足。
於是,她迫不及待地開始和謝宴討論起提高小麥產量的事情。
謝宴對此其實也並非專業精通,他隻是平日裡通過各種信息的“轟炸”,對很多東西有一些泛泛的了解。
但他知道,要想提高產量,除了保證肥力充足,種子的優良也是關鍵因素。
說到種子,村裡在這方麵其實做得相當不錯。
彆看村民們識字不多,可豐富的務農閱曆讓他們深知種子的重要性。每年,村民們都會精心挑選出顆粒最飽滿、產量最高的小麥留下來做種子。
而且,光是自家村的種子還不夠,附近幾個村子之間,每年都會互相交流產量情況。
要是哪個村子出現了高產量的糧食,大家都會跑去換一些回來,在自家地裡種植。
這也是那幾個村子來找謝宴幫忙修建沼氣池時,理直氣壯的原因之一,畢竟大家一直以來在農業生產上都是相互幫助、共同進步的。
謝宴看著自家媳婦認真鑽研的模樣,腦海中突然閃過育苗的念頭。他想起袁爺爺的雜交水稻就是通過育苗取得了巨大成功。
雖然小麥和水稻是不同的作物,但都是關係到民生的糧食,他覺得兩者之間應該存在一些共通之處。
但自己並不是這方麵的專業人士,謝宴怕誤導媳婦,便開始發動自己的關係網四處尋找相關書籍。
他托了不少人,問了好多地方,最後終於在京市的朋友那裡找到了一本相關的書。
雖然隻是找到了一本這方麵的書,但確提供了一個方向,京市的圖書館裡麵有相關方麵的書,但隻能去圖書館看,不外借。
於月回看到這本書時,眼睛瞬間亮了起來,就像在黑暗中摸索許久的人突然看到了光明,如獲至寶般,每天都抱著這本書,如饑似渴地研究著。
得知京市還有相關的書籍,她對今年回京城這件事更是充滿了期待,恨不得立馬入冬。
也是因為於月回太過著急想要深入學習,剛入冬,他們就開始準備前往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