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宇聽了謝道清的講述,若有所思:這史施德如此作為,莫不是史彌遠想要和謝家結姻親,以拉攏謝家?現在自己的出現,豈不是壞了人家的好事?
餘階這時湊到了宋宇耳朵邊“:殿下,這謝姑娘可不簡單啊!這謝家更是宰相門庭,門生故吏遍布我大宋。如此天降良緣,殿下若是對人家有意思,不如約定一個地方,以待來日相會啊!”
宋宇聽了餘階的勸說,心裡上下打鼓,約會?要說對謝道清有沒有好感?那肯定是有。漂亮女人誰不喜歡?可自己前途未卜,貿然把人家拖下水,不太好吧?
誰料宋宇遲疑,謝道清卻十分大方的開口了“:那就三日後,西湖五花亭不見不散。”
宋宇被謝道清的主動邀請雷到了,古代女子這麼主動的嗎?不過對方相邀,自己一個大男人還扭扭捏捏像什麼樣子?趕忙一拱手“:謝姑娘,三日後,不見不散。”
就這樣,一邊和謝道清聊天,宋宇一邊回憶曆史上謝道清的一生:曆史上,謝道清是宋理宗的皇後,南宋最後危亡之時主政的太皇太後謝太後。
因為長得黑,史書都說他是醜女,古代都是以白為美,這也很正常,不過謝道清的命運卻充滿坎坷。
在假帝理宗被史彌遠矯詔立為皇帝後,和史彌遠狼狽為奸的楊皇後為了不使自己失勢,便強硬讓理宗迎娶謝道清為皇後。
理宗雖對此十分不滿,卻迫於壓力,委屈答應。
於是,謝道清便在這深宮之內做了一輩子活寡婦,直到南宋即將滅亡時,其又垂簾聽政啟用文天祥等一派忠臣義士。
卻仍然未能拯救千瘡百孔的大宋王朝。在宋亡後,被擄往大都,七年後病故。
宋宇越想越氣,這人和人之間的追求,怎麼差的這麼大呢?
史彌遠之徒和文天祥等人相比,完全就像兩個物種似的
“:該死,光天化日的,做出如此豬狗不如之事。真當這大宋朝姓史了?”說完宋宇氣憤的往旁邊地上啐了一口唾沫。以解心中怒氣。
旁邊餘階不失事宜的對著宋宇勸道“:殿下,莫要生氣。這史彌遠專橫跋扈,謀害忠良,已非一日之事,與其在這裡生氣,不若這幾年內,好生韜光養晦,以待他日掌權之後,重塑朝綱,再造社稷啊!”
“:本殿下現在自身難保勢單力薄。有的,隻是本殿下身為大宋皇子這個虛職而已,眼睜睜看著這大宋朝,被這幫蛀蟲吃的千瘡百孔。卻隻能胡亂發幾句牢騷罷了。”
餘階卻哈哈一笑“:殿下怎能說是孤家寡人?這天下智勇之士何止百萬?隻要殿下暗中操持,還怕這天下英雄不齊聚身旁,以為臂膀?到時,就憑這些粗鄙貪婪之徒,豈是殿下對手!”
宋宇苦澀一笑“:說得好,餘學弟,說到英雄,竑身邊不是已經多出一位了。”說著,看向了餘階。
“:殿下高看餘某了,想餘某隻是一介山野草民,承蒙殿下看得起,收入府中,若論真才實學,與真英雄差的太遠了。階隻願一生輔助殿下而已。”餘階謙虛的說道。
“:餘學弟太過自謙了,不過說到英雄,剛才好像是有人暗中助我,打掉了史施德這把短劍。若非此人打掉史施德短劍,恐怕本太子已經命葬於此。”宋宇突然想起了剛才史施德手中寶劍掉落那一幕,便說與了餘階。
“:哦?竟有如此奇事?不過,直到現在對方仍未現身,還真是奇怪?難道對方長得醜,見不得人?”說完餘階四下看了看,想要尋找那人身影。
卻聽一道洪亮的聲音傳來“:兩位彆再找了,在下這就出來相見。”話音剛落,便見一道人影從胡同一側的矮牆翻過,落地之後,拍了拍身上塵土,徑直向宋宇等人走來。
宋宇仔細打量走來之人,隻見此人約莫二十出多,頭纏灰巾,身著灰袍,身後背著一個約莫60公分的木匣。
再看相貌,闊麵濃眉,方眼尖鼻。長相給人一種十分可靠的樣子。
人還未走到近前,宋宇趕緊打招呼“:剛才救我趙竑的,想必是這位英雄了,還請問英雄尊姓大名,竑必將厚籌。”
待此人走到宋宇麵前,倒頭便拜“:小人拜見太子殿下,小人陳達,祖父乃是我大宋龍圖閣直事,當年守德安的陳規。隻可惜家道中落,小人平素又彆無所長,隻有祖父當年留下來的突火銃,與其製造圖。想起當年祖父臨終前的遺願,便將之拿到這臨安來,想要獻於朝廷,隻可惜沒有銀子疏通,困於這臨安城數月有餘。今日在街上閒逛,想要謀個差使做,卻遇到此事,本想衝出來救人,可對方人多勢眾,隻好手拿火銃伏於矮牆之下,打算伺機而動。哪知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殿下不顧個人安危,挺身而出,舉磚相迎,實在是令小人汗顏。”
宋宇又一次震驚了,想不到,救個人,遇到這麼多名人。而且都是這個時代的頂尖人物。難道這冥冥之中早有定數?
宋宇一把將陳達扶起“:陳兄弟多禮了,竑隻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隻要是個血肉之軀,定然不會見死不救。倒是陳兄弟今日救下了我趙竑,便是上天注定你我相識。不過剛才足下說起突火銃,不知可否一觀?”
陳達見說,便從身後取下木匣,打開之後從中取出一物,交到了宋宇手上。
宋宇拿著此物,仔細打量,但見此物呈管狀,約莫四十公分左右,與後世的火槍相比,這東西就是個銅管,引信在銅管的後部,從前麵裝彈,由後部點燃引信擊發。
而所裝的子彈是球形鐵塊,可以說是最原始的火槍與子彈。
看過後,宋宇問道“:你說是祖父陳規所製,隻是不知為何,當年你祖陳規不獻於朝廷?”
“:此事不瞞殿下,現在殿下手中所拿的火銃,是我與家父花費十數年時間,改進所得。當年祖父所做火銃,過於簡陋,銃身是用竹管所製。所以當年祖父數度上表朝廷,言此物他日定大行於天下,可朝廷卻因祖父所製過於簡陋,與弓弩相比,不僅射速緩慢,其耐用性更是差強人意,經常炸裂竹管,火藥受潮後無法使用更是常有之事。朝廷對此物可以說是愛答不理,認為言過其實。後來大宋與金國簽訂了合約,此物更是無人問津。祖父臨終抱憾遺言我陳家兒孫,讓我等努力改進此物,以期他日獻於朝廷,使我大宋不再受那些蠻夷之苦。”陳達言道。
“:原來這火槍的發明還有這樣一段淵源,隻是不知足下做了如何改進?竟然使得剛才這火銃如此精準,打掉史施德手中刀劍?”宋宇滿心好奇的追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