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音剛落,劉克莊利劍拋出,劉副使剛剛縱身跳起,躲避不得,被劉克莊一劍紮了個對穿。甚至來不及慘叫一聲,便倒死在地。
聖使轉身看看死在地上的劉副使,心中恨意騰起,大聲吼道“:趕儘殺絕?真真的氣煞我也,今日本使就是死,也要拉你們兩個墊背!。”
吼完,甩著大刀,不要命似的衝向麵前的餘階攻去,餘階看對方來勢凶猛,不敢硬接,幾個鷂子翻身,接連退出去六七米,才堪堪穩住身形。
定睛看了看聖使,隻見幾近癲狂狀態的聖使,與劉克莊一刀一劍打的有來有回。
聖使不由大罵出口“:該死的史彌遠,來時隻說太子府一群酒囊飯袋,純粹是一派胡言,本聖使現在又碰到一個用劍行家。看來今日吾命休矣。”
餘階稍作喘息,再次提劍加入戰團。兩人聯手下,聖使隻剩招架之力。
此時宋宇已經走到後院,打眼掃了一圈周圍情況,就見麵前一地賊人的屍體,剩餘為數不多的賊人,已經被府內侍衛殺的毫無招架之力,圍困在不大的圓圈之內,背靠著背,妄圖做困獸鬥。
見這邊局勢已定,宋宇正想找尋餘階身影,哪知麵前這群被圍的賊人竟然齊聲喊了起來“:
熊熊聖火,
永照我心。
聖火不熄,
靈魂不滅。”
言罷,齊齊握刀自刎,一時鮮血迸濺,屍體交叉倒地。
滿院的屍體,遍地的血漬,以及空氣中彌漫的血腥味,刺激著這位後世穿越而來的宋宇。
看著麵前殘忍的一幕,宋宇歎了口氣:生命,在這些人眼裡,真的是很不值錢啊!
隨即憤憤然的說道“:一個個不怕死的好男兒,正值青春年華,卻偏偏要為史彌遠那樣的人獻出生命,死的實在是太虧了。”
一旁的華嶽聽到宋宇歎息,不知怎的,心中暖洋洋的。拍了拍宋宇肩膀,溫柔地勸道“:殿下不必惋惜,這些人不識天數,投身邪教,和當如此收場。”
宋宇轉過頭來嚴肅的看著華嶽,說出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到底是我大宋官場邪氣太盛,還是他邪教自以為正氣凜然?依竑看來,若是百姓安樂,鬼才會投身邪教吧?”
言罷,宋宇也不再理會華嶽,慢慢走到程保麵前,溫柔的說道“:將這些人厚葬吧。”
程保一聽,有些不樂意,此時的他滿身鮮血,握刀那隻手,由於長時間廝殺,仍在止不住地顫抖,隻見他大口的喘著粗氣說道“:殿下,這些人可是想要咱們的命啊。”
宋宇拍了拍程保肩膀“:這些人都是走投無路的窮苦百姓,為了吃口飯,一時走上邪路,也怪不得他們。要怪隻能怪我大宋不爭氣,賊相竊國,奸佞橫行。”
程保聽了宋宇的勸說,不情不願地喏了一聲。吩咐身邊人等開始收拾死屍。
宋宇繼續向前走去,穿過人群,便看到還有一個賊人手持彎刀,站在小徑上與餘階和劉克莊對峙。
見宋宇走過來,大聲喘著粗氣說道“:多謝閣下給我明教兄弟收屍,本聖使在這裡謝過閣下了。”
宋宇卻苦笑著搖了搖頭,暗道:看來,麵前這人好像在明教中還是個不小的頭頭。
記得水滸傳裡麵的方臘便是以明教背景起義的,方臘之後,建炎年間,又有王念經起義。
起義規模最大時,人數二十餘萬,後來被劉光世平定了。明教自此,便安靜了不少。
想不到自己竟然能有幸碰上,而且是被史彌遠利用的。想這明教尊張角為祖,崇尚光明,自視甚高,竟然也會與史彌遠這樣的人有勾結。
也不知這史彌遠給這幫人灌了什麼迷魂湯,竟然拚了命的想弄死自己。出於好奇,宋宇微笑著問道“:原來是明教聖使大駕光臨,隻是不知一向視官府為仇敵的貴教,為何會聽史彌遠的?”
聽到宋宇詢問,聖使臉色微紅,悶聲說道“:要殺便殺,何必多此一問?”
宋宇討了個沒趣,知道麵前這個人什麼都不會告訴自己,暗自思量要如何處置此人。
若是自己把他殺了,與明教的梁子,怕是就此結下了,像明教這種瘋狂的宗教組織,自己若是把對方逼急了,恐怕以後出門都得多加小心。畢竟誰臉上都沒寫著明教倆字。
而且此事因史彌遠而起,明教任務失敗,依史彌遠的脾氣,會不會怪罪明教?自己若是放了此人,明教會不會減輕對自己的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