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宇一臉緊張的對著餘階詢問“:那此次前去,豈不是自投羅網,有死無生?“
餘階拍了拍宋宇肩膀“:殿下,所謂富貴險中求,這皇位也是如此,殿下現在無兵無權,倘若他日皇上仙遊,史彌遠變亂,我等豈不全都死無葬身之地?與其在此坐等死日,不若出去拚他一把,要知這史彌遠在臨安或可隻手遮天,但出了這臨安城,我等每走遠一步,史彌遠能對我等施加的影響便越小。到時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大把的機會和江湖俊傑在等著我們。”
宋宇皺眉思慮了一會,有些不確定的答道“:這史彌遠誑我出城,便是想來個有去無回。又怎會任憑我肆意而為?”
“:哈哈哈!”一陣笑聲之後,餘階對宋宇附耳嘀咕了幾句。語畢,餘階甩了甩衣袖,向臥房走去。
宋宇茫然地盯著餘階走遠。越想,越覺得今晚餘階餓的太巧了,莫不是這餘階早就算準史彌遠要派人來?宋宇緊走兩步,追上餘階問道“;餘老幺,今晚之事,是不是你一早就算準了?”
餘階不置可否的搖了搖頭“:殿下,所謂無巧不成書,莫要胡思亂想。一切都是巧合。”
“:小小好像對史彌遠有點意見了。”
“:那是自然,差點沒燒死,忠心還剩下多少,可想而知。你瞧小小,府內的事,隻字未提,這不就說明殿下救對人了麼。這丫頭,分得清是非。”
第二日,宋宇由於連續兩天的折騰,直睡到了日上三竿。醒來後洗了把臉。又吩咐廚房做了些吃食。便走到前廳喚來了餘階與劉克莊。打算商量下昨夜無意間聽到之事。
待人湊齊後,宋宇本想先和劉克莊詳細描述下。哪知劉克莊早已儘知。開門見山對著宋宇一臉嚴肅的說道“:殿下,此事是福是禍,尚不知曉。但餘兄弟所說也不無道理。我等若隻是在這臨安城坐以待斃,卻是下策。不若便順了他史彌遠之意。出去拚他一拚。若能結識些忠義之士,對殿下日後登基或許會助力不少。”
宋宇眨巴眨巴眼,知道他兩人都是讚同了。索性便打聽起這督糧之事的細節。以免到時露出馬腳。
原來這南宋的糧食也分為幾個片區。屯糧之所在每個片區都有。但鑒於各片區之間產量,與消耗量等因素。每年臨安都會向缺糧之地運送糧草。反之則將各地收上來的糧草,運些來這臨安囤積。
荊襄之地與江淮之地由於這些年與金國的連年戰爭。早已入不敷出。所以臨安不時都會運糧到這兩地。這糧食在錢塘江口裝船出海,到得建康,再將糧草卸下,換成輕便的江船。一路沿長江而上。最後將糧草送抵襄陽。
在將這一路細節全都告知宋宇之後,餘階拱了拱手“:殿下,這史彌遠想要加害於我等,多半於長江之上,話說這長江之上近些年盜賊叢生。還需小心謹慎。”
宋宇聽話的點了點頭。畢竟這古代水戰自己狗屁不通。射不得弩,遊不得水。
到時候估計就是被保護得主。此時若是不仔細聽這倆兄弟的。到時候喂了魚,豈不冤枉?
在與兩人仔細研究了此次出行的詳細計劃後。宋宇的顧慮才打消了不少。
次日,被宋宇派去湖州的楊輝風塵仆仆的回到了太子府。
宋宇急不可耐的召集詢問“:楊兄弟,這湖州可真如我所言?”
之所以這麼問,實在是宋宇心裡也沒底,畢竟史書就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誰知道真假?
楊輝一臉笑容“:殿下真是料事如神,這湖州果真有潘氏三兄弟,個個都是忠義武勇之士。尤其是那大哥潘壬,使得一手太祖長鞭,舞的是滴水不漏,與十數位漁民切磋,竟絲毫不漏下風。實是另兄弟大開眼界啊。”
“:哦?那我便放心了。隻是為何陳達兄弟未歸?”宋宇又問道。
“:我二人已選好一片竹林,十分隱蔽。現在陳兄弟並潘氏三兄弟正在那邊指揮一乾漁民建造院落。小弟特回來取些銀兩,到時可好好犒勞犒勞那些個漁民。並潘氏三兄弟。”
“;嗯,那便好,需要多少銀兩,儘可來府中取。估計不久後,我和餘兄弟幾人馬上要去那荊襄運糧。這府中隻剩你和劉兄弟了。到時你二人可要好好合作。畢竟這湖州可關係到我等的身家性命。”宋宇微笑的答道。
“:是殿下,潘氏三兄弟和那些漁民都是老實忠厚之輩,知是殿下吩咐,都言分毫不取。想來這宅院也花費不了多少。”楊輝答道。
宋宇聽了楊輝所言,對著他勸道“:楊兄弟,現今我等正是用人之際,千萬不要虧待了他們。你且聽我一言,這些個漁民並潘氏三兄弟,皆以大宋禁軍兩倍的薪俸給予。平素也要多備些好酒好肉,好生招待著。畢竟這些個漁民都是拉家帶口。若是為了幫我等,反倒令其無米下炊。豈不冷了人心?”
楊輝聽了宋宇的勸告,趕忙說道“;是小弟糊塗了。小弟這次前去,便將殿下的心意,並錢財都交代給潘氏三兄弟。令其自行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