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風想到,“我還有大事未了,如何能在大庭廣眾之下招搖?再說要做個媒證,我也沒有那個經驗,還是不要丟人現眼的好。”
“謝謝兩位的好意,但是這個所謂媒證之事我不敢領。一是我要回省城,二是我也太年輕,三是我還不懂這些事情,恐怕要出洋相。”周風說道。
小餐館掌櫃本就是個熱心人,更何況是個生意人,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一看這個情勢,此時若不出頭,更待何時?這個小夥子可交,千萬不能錯過機會。俗話說,“好鋼要用到刀刃上”。這結交朋友也如《奇門》書中所言,要看個“勢”。
於是出麵說道:“人雲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今日一對青年男女,雖然路途坎坷,然而終至光明。紅梅吐芳,綠柳含笑,皆大歡喜,可喜可賀。”
“這雙方家主也是情重鄰裡,見多識廣。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鄰裡好,是個寶。化乾戈為玉帛,共築和諧睦鄰。我願借此機會,拙手獻藝,摘花獻佛。懇請落座,重開一席,薄酒待客,我敬諸位啦。”
周王二位見此說道:“掌櫃的休如此說,我們也是有備而來,今日這頓餐飯我們請了。”
“這事不要再爭,來日方長,這次有我,下次是你。”好一個掌櫃,說話如蹦豆,作者想給他點個逗,那也不知點到何處。就是點了,也不知對與不對?說話就進了後廚,三八大件食料備齊,兩個廚子汗流浹背,都忙得個不亦樂乎。
眾位看客看到這個場麵,心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之乎者也,趕快走吧。飯廳之內眾人不覺走了個乾淨。
事已至此,難壞了兩家家主和周風。
兩個家主,走也不是,留也不是。說是化乾戈為玉帛,現在乾戈雖化,但玉帛還在路上。
這周風,老嶽丈要見他已說了兩天,至今不能見麵。讓人覺得不是怠慢,也是怠慢。
周風率先說話:“實在對不起,我要去見我的嶽丈,真的沒有時間在此停留。這桌宴席我付賬,你們在此滿用。”
周姓家主站了起來,說道:“宴席花費理應我來付賬,這事無需再爭。救命的恩人你先坐下,我還有話問你。”
王姓家主過來問道:“請問恩人,你說要見嶽父,你的嶽父是誰?尊姓大名?”
“嶽父姓吳,本是兩姓莊人。”周風回答。
“是不是名字叫個吳遜仁的那位?”
“吳老爺子正是我的嶽父。請問你認識他?”周風問道。
“那是我的大姑父,他的妻子就是我的姑姑。幼時,我的母親早逝,我就在姑姑家長大。隻聽說我那二表妹已嫁,原來女婿是你。不要緊,我這就去叫他,讓他這邊說話。”
說著,這王姓家主就去了吳家。
“我想起來了,你的名字叫周風,我說的對不對?”周家家主說道。
周風回答:“不錯,我叫周風。一筆寫不出兩個周,我們還是本家。”
“你有所不知,我也是兩姓莊上人,一百年前我們是一個鍋裡耍勺子。我們是兄弟,而且是本門近枝。我的名字叫長工,不知兄弟你還有沒有另一個名字,你也應該在“長”字輩上起名號。這些年你在哪裡?”這人有些健談,說起話來沒完。
說起來是兄弟,兩個人越說越近,越說越親。於是周風就把自己的經曆,該說的也就對兄弟說了,當然不該說的事情周風也沒告訴他。
“這些年家裡人也沒少念叨你。隻是不知道你的一丁點兒消息。”
“我也是來了沒有幾天。有心要去老周家一一拜訪,無奈還沒安排出時間。”
“我再告訴你一個事情。我的爺爺上一年才走了。生前經常念叨你,不知你在哪兒?走之前交給我一封親筆信,上麵有押。爺爺一再叮囑,不管任何人都不許打開。言說日後周風如來家,你要親自交給周風。兄弟回來啦,你安排時間到周家,我將這信交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