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喝就喝唄,反正是自家釀的純糧酒,沒摻假,今天全都是喝的缸頂。換做到彆的地方,還不一定能喝上這等好酒。隻要喝不醉,怎麼喝都行。不圖彆的,就圖一個高興。
有些客人,不喝也不勉強。就比如周風所在的這桌客人,就有王彥飛夫婦,劉醫生,李文等好幾個人不喝,有的是公務在身,有的是本不喝酒,有的是近日有恙。都有一些原因和理由,都不勉強。
一個酒局下來,標準並不是喝的越多越好,而是高興就好。
周風謹遵師訓,不願喝酒。心中有一個信念,若背離了師訓,早晚會後悔的。師徒如父子。這就好比是爹與兒子,世間沒有一個當爹的,要坑害自己的兒子的,可是偏偏有些兒子就是不聽爹的,而是坑爹的玩意。有更甚者,反目成仇。
不喝酒歸不喝酒,但是敬個酒卻是湖海這地的老規矩。這裡規矩又與有些地方不同。比如說有人想敬你一杯酒,他端起酒杯說道,我敬你一杯,結果他一口就把酒倒進了自己的肚子裡。這裡是,我敬你,把酒都得倒進客人的肚子裡去。
入鄉隨俗,客隨主便。這酒喝的時間已經不短,大廳之內,老周家的人有的已經喝得紅光滿麵,有的已經喝得東倒西歪,有的已經喝得胡瘋道呱,有的已經喝得一塌糊塗。
高興如意的,酒逢知己千杯少;心中煩躁的,舉杯消愁愁更愁;辦事不順的,愁城欲破酒為軍,……。各種百態儘顯,各種真情流露,酒真是個好東西。
有的認為喝的是老周家的酒,周家的酒就是自己的酒,喝吧;有的認為,這酒如此高檔,此時不喝,更待何時?喝吧;還有的認為,這喝酒就得實心實意,萬勿虛情假意。虛情假意對著誰了?喝就喝出情誼,喝出血來。不如此不得已有話要說。
“男人不喝酒,白來世上走”,“男人不喝酒,走遍天下沒朋友”。有人嘟嘟囔囔。確實,連酒都不會喝,這人笨到幾何。
周風看到如此,確實有些心疼。不是疼酒,而是疼人。自己又不能說,隻能安排周長工,叫他暗暗安撫一下。還是喝酒不醉為最高。
周長工走了過去,但見哪個喝的差不多了,就囑咐一下,酒要少喝。囑咐不了的,就喊他的婆娘。太上婆娘,現在都是女命主家,此一方法,果然奏效。婆娘沒來的,兒子醉了叫他爹,他爹醉了叫他兒,效果也是不錯。
不能不說,喝酒高手在民間,製止多喝酒高手也在民間。
反正不能在此丟人現眼,滿地撒潑。喝酒得喝出水平,喝酒得喝出文明。
周風帶上李文、周長工兩員大將,要去敬酒。女士優先,敬酒也是這樣。第一就先來到新娘子坐的這一桌。其實,這一桌不隻是有新娘子,還有兩個關鍵人物。
一個就是奶奶。奶奶是自己最親近的人,沒有奶奶,就沒有周風的今天。奶奶年紀大了,周風並不想讓奶奶再喝酒。但是奶奶一高興,就要喝上幾盅。今天不知喝與沒喝,周風還是有些放心不下。
還有一位就是這老嶽母在這個桌子上。儘管嶽母娘看自己就跟看親兒子一般,但是畢竟還差的一點,新娘子才是從她肚子裡出來的。沒有老婆,自己在她這裡就什麼也不是。
周風來到這個桌上,女嘉賓倒沒坐到了主位,奶奶坐在了主位上。奶奶一邊是悅薈,一邊是嶽母。
周風首先來到奶奶跟前,奶奶麵前一杯紅酒,但是奶奶也沒有喝。奶奶沒喝酒,周風放心了。給奶奶端了一杯茶,對著奶奶敬了過去。
奶奶看到,哈哈一笑,“你這個孩子不懂規矩,我是陪客的,兩邊才是客人,你要先敬客人才是。”
李文說道:“敬酒要看位子,董事長坐得那個位子就是要最先敬的位子。”
“我也是被強人所難,不坐這兒她們好歹不答應。”奶奶說道。
周風來到嶽母娘這邊。
嶽母娘說話了,“周風,這一桌都是女人,沒人喝酒,喝的全是茶水,你也不要倒了,誰喝誰倒,誰倒誰喝。你去忙吧。”
周風轉身來到吳家來的女賓跟前,每人倒了一杯茶,眾人喝了下去。
周風剛要回去,吳大個媳婦說,“妹夫,你不給我這妹妹喝一杯了?”
上文說到,這吳悅薈並不與有些女孩那樣性格開放,其實就是個淑女型的。大嫂一說,悅薈就趕緊接了,說道:“周風哥哥,你彆聽她的,她沒有正事,你快走吧。”
“哎喲,這還沒進門就護起來了,看你還回不回娘家?”吳大個媳婦也不讓人。
周家還來了兩個主陪,聽了吳悅薈說話一愣,心中疑惑,“怎麼叫起了哥哥?”
吳老夫人說,“這兩個孩子自幼常在一起玩耍,周風比閨女大兩歲,叫哥哥習慣了。先叫後不改,隨她怎麼叫去吧。”
一個主陪說,“叫哥哥有人疼,兄弟媳婦你可有福了。”
一個主陪說道:“兄弟媳婦,我對你說,你這有福是帶來的。我會查八字,等過去這個時候,你到我那裡,我給你查一查八字。”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吳悅薈笑了笑,沒說什麼。
周風聽了這些,也笑了笑,也沒說話。
另一個主陪也說,”千裡姻緣一線穿。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你看這兩人,性格怎麼怎一樣啊?都不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