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來到旁邊的公共電話亭。
老板還記得王武,隻是吃頓飯的功夫,而且他前麵打了兩通電話沒人接,沒賺到錢,老板瞅他可不順眼了。
這會兒見他回來,沒好氣地說了句:“喂,叫你呢,剛才有人打電話過來找你,你給他回一個。”
“謝謝提醒,那我換一家回。”
王武可不慣著他,什麼玩意兒,就“喂喂喂”的。
做生意的人,怎麼擺著一副債主子的臭臉。
老板一聽他要換一家回,這小子跟彆人不一樣呀,真有脾氣。
趕忙上前拉住,露出笑臉來。
“小兄弟,我這做點小生意不容易,電話現成的,乾嘛要去彆人家呢,這幾毛錢讓我賺。”
王武淡淡一笑。
這才有點誠意,剛才那什麼態度,有錢沒地兒花了還是怎麼著,開電話亭的又不是隻有你一家。
“對麵不接電話,也不是我安排的,再說了,她不接電話我還著急呢,人家那邊也不知道我用的是公共電話,看到未接電話給回過來了,不是正常事嘛,乾嘛咄咄逼人的。”
“是,小兄弟說的是,我的不應該。”
老板笑著道。
王武大度一揮手,這事就算了,還在他這打。
又給趙主編回了個電話去。
這次有人接。
電話那頭傳來一個女子的聲音:“喂,你好。”
“你好,請問是趙英蘭趙主編辦公室嗎?”
王武客氣道。
“對,你是哪位?”
“我是給咱們報社投稿的王武,投的稿子是《斬神》,您建議我轉投《青年小說》,您還記得嗎?”
王武自我介紹道。
電話那頭的趙英蘭想起來了。
“記得,記得,我對你那篇稿印象很深,你那個故事的走向,和傳統小說的稿子,有著很大的不同,可以說是突破了傳統小說文學的圈子,獨創一派,很新穎啊,隻不過,不適合咱們《人民文學》收稿的標準,但我覺得,如果你能轉投《青年文學》,一定是大有前途的。”
這話已是很高的肯定了。
王武心裡很高興,連聲道謝。
“感謝趙主編賞識,給我這個機會,我很樂意把稿子投給《青年文學》。”
趙英蘭也很高興。
王武的這篇稿子,她已經拿給自己的老同學,《青年文學》主編看了。
那邊的主編,對這個故事很滿意。
剛好最近有漫畫雜誌社,找《青年文學》合作,想從他們這邊尋找成長型青春勵誌故事長篇稿。
看著王武投的這篇稿故事簡介,跟漫畫雜誌社要找的稿子,主題很相符,就想把這個稿子拿下。
趙英蘭還擔心王武不同意,不好給老同學交差呢。
“那行,如果你確定好了,我今天就把稿子拿給《青年文學》,那邊會對你的稿子有個審核時間,等審核通過後,會把稿費按你填的地址寄過去的。”
“嗯嗯,辛苦趙主編,也辛苦《青年文學》的主編老師了。”
王武客氣道。
趙英蘭聽這年輕人,說話很有禮貌,心裡更高興了。
又想起一個事,跟王武說了句:“你有沒有能聯係到的電話?”
王武想了下,他一般都是在鎮上,要麼就留三姐酒館的電話吧。
就算自己沒有及時接到,到酒館也會有人告訴他,他再給回過去。
“有,是要留一個嗎?”
“嗯,你報給我,我記一下。”
“好的。”
王武身上有個小電話簿,這是當下年代的產物。
經常出門在外的,尤其是生意人,都隨身帶著這麼一個電話簿,上麵記著各種聯係電話。
電話簿上沒幾個號碼,很快找到三姐酒館的電話,報給了趙主編。
“好了,最近兩天,《青年文學》那邊的主編,可能會聯係你,你注意接聽。”
記好號碼後,趙英蘭提醒了王武一句。
“好的,謝謝趙主編。”
“不客氣,有機會來京城玩。”
“嗯,有機會一定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