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裡幾個孩子,聽到那麼大的動靜,也都跑了出來。
看到張秀珍和楊素芳這兩個陌生的女人,哭得那麼傷心,難免會好奇。
“媽,這兩個阿姨是誰啊?”
二姐趙小蘭家的大女兒張莉問道。
“咱們京城來的客人。”
趙小蘭笑著對大女兒道。
“我們怎麼沒見過啊?是小叔的朋友嘛?”
彆看張莉年齡不大,心裡可門清兒。
知道小叔喜歡在外麵招惹女人。
看到家裡來了兩個陌生女人,就難免會跟小叔聯想到一塊。
王武笑了。
“算是吧,你們快回屋吃飯去。”
“嗯嗯嗯。”
幾個孩子跑著去了。
張秀珍還想客氣一下。
“孩子,過來,給你們壓歲錢。”
雖年已經過去許久了,但沒出正月呢,年味就還在。
見了孩子,自然要給人家壓歲錢。
楊素芳也趕忙道:“對,孩子,給你們拿壓歲錢。”
大姐胡秀娟她們,連忙攔住。
“彆這麼客氣,給什麼壓歲錢,快進屋去吧。”
二人也沒多客氣。
無論是楊素芳家,還是張秀珍的學生李玉梅那兒,王武都給了資助。
她們客氣歸客氣,要是執意給壓歲錢,反而不好。
你想啊,王武資助她們,她們還執意要給孩子壓歲錢,這大家大戶的孩子,給少了不合適,給多了,那到底還需不需要資助了?
胡秀娟她們阻攔著,楊素芳和張秀珍二人,也就順坡下了。
來到屋裡,給她們拿了碗筷,讓她們坐著一起吃點。
幾個孩子也在堂屋呢,楊素芳和張秀珍,也就不好多說太多事情。
不過小孩子吃飯快,一會兒就吃好,跑院裡去玩了。
“剛吃飽飯,彆蹦蹦跳跳的,對肚子不好。”
“消消食再玩。”
秀娟姐她們,叮囑了孩子幾句。
“知道了。”
孩子們應了聲。
聽不聽是一會兒事,得先答應下來。
小孩子不就這樣嘛。
要是大人說話,小孩子不回應,一會兒就得挨揍。
80年代長大的孩子,沒幾個不挨打的,那都是挨大的。
90後也差不多。
不過再往後的孩子,可打不得了。
尤其是,那些生活在城市裡的孩子。
可不是說,孩子變得嬌貴了,不能打了。
而是跟成長環境有關。
像80後、90後這幫孩子,特彆是在農村生活的,在家裡被爸媽揍一頓,扭頭跑出去了。
和村裡的孩子,掏掏鳥窩,摸摸魚,再頑皮下,很快就把煩惱拋之腦後了。
彆的玩伴兒,可能也是在家剛挨過打。
大家誰也彆笑話誰,反而當成一種常態。
小孩子雖不喜歡挨打,但挨多了,也就皮滕不當回兒事了。
可後來的孩子不一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