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有舊大陸的人才能自豪地稱呼自己是帝國人,而他們也經常被譽稱為帝國基石。
其他地區的人嘛……自然就是隱藏在基石下麵不配出場的泥土了。
之前的時候就提到過帝國金鎊的發行依賴於黃金,而黃金的出售也依賴於帝國工業的債務總和。
這套模式很先進,但問題是殖民地使用的貨幣盧比和戈比哪去了?
事實上,這就是帝國在經濟上玩的一個小手段了。
他們在統計帝國工業發展狀況的時候隻統計了舊大陸的數據,發行的貨幣也是僅供舊大陸使用的金鎊。
這一切看著很正常,但是放在殖民地這邊就出現問題了。
按理來說,在發行殖民地貨幣的時候,帝國也應該用同樣的方法去統計各大殖民地的工業債務水平來發行對應的貨幣才對。
但事實卻是,帝國在發行殖民地貨幣的時候就是簡單粗暴地與本土貨幣直接綁定了,還美其名曰對各大殖民地一視同仁。
這樣的操作就導致了各大殖民地經常陷入貨幣緊缺的狀況當中去,他們生產出來的工業品越多就越不值錢。
因為市場上的貨幣數量是有限的,當商品變多的時候,貨幣就會變相地值錢起來,而相對的商品就會越發地低價。
當各大殖民地嘗試發展工業的時候,就會擠占舊大陸的工業品市場,相對的舊大陸那邊的工業就會相對下降。
而隻要舊大陸的工業發展下降,那麼帝國的貨幣發行就會變相地減少。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金鎊銀鎊隻在舊大陸流通,因此這裡的經濟秩序就能得到穩定,而殖民地那邊就不一樣了。
當工業發展起來之後,他們就會碰上帝國在這裡設置的隱形壁壘。
舊大陸經濟下行就會導致貨幣供應量的減少,進而導致殖民地貨幣緊缺的問題。
一個新興的工業基地在蓬勃發展時期碰到了貨幣緊缺問題是十分要命的,基本沒幾家企業能夠扛得住,這個市場很快就會在無形的大手調控下自行退化。
帝國這套複雜的機製保證了各大殖民地不會在工業上擁有能夠超過他們的能力,而各大殖民地想要發展就必須拚命地供給舊大陸的工廠主們。
因為隻有他們的上限拓展了,各大殖民地才能夠提升些許發展基礎產業的空間。
因此戈頓河大航運的恢複就會顯得尤為重要了。
希德羅斯是舊大陸最主要的原材料供應市場,甚至沒有之一。
從這裡出發的航運路途最短,對接的也都舊大陸工業最發達的幾個公國。
去年斷了一年的戈頓河大航運已經影響到了舊大陸的工業發展了,那段時間證券交易所關於工業的股票都一直在下跌。
這樣的情況是很多人所不願意繼續看到的,這也是各方勢力都看重了這一次會晤的原因。
卡森堡王子想要交朋友,他是下高端棋局的;馬爾森將軍隻想賺錢,他和隻想買糧食的革命軍是下普通棋局的;至於亞季來的土包子們……
他們什麼都不是,他們就是棋盤上的棋子而已。
喜歡關於我在異世界打遊擊那件事請大家收藏:()關於我在異世界打遊擊那件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