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的戰鬥革命軍不光是收複了沃爾夫格勒的北麵門戶阿尼亞斯克,同時還沿著戈頓河逆流而上攻占了博羅堡。
這裡是原布尼亞克總督區內河巡邏艦隊的第二駐地,是一片被戈頓河及其支流尤加河給南北包夾的地方。
博羅堡的主城區就坐落在這個江中島的北部,中部有部分農田,而南部則以捕魚業為主。
之前在沃爾夫格勒戰役的時候,北方方麵軍就是在江中島的南麵登陸的。
雖然內河巡邏艦隊的人及時撤回了堡壘內部,但是他們停靠在南岸碼頭的巡邏艇卻都被革命軍打包帶走了。
這部分巡邏艇在半個月前的大爆炸中都被抹除掉了上邊的符文,現在才剛剛進行完去魔法化改造,但是其凶猛的火力卻依舊讓城裡的守軍們體會到了一次被當匪剿的體驗。
“果然還是不能聽那個大胡子的意見,這種小型巡邏艇還是不能作為120炮的載體,開炮的時候船體的晃動實在太大了,根本就不可能有任何準度可言!”
在第二天的總結會上,戈爾隆對於革命軍小船裝大炮的設計給予了很大程度的批評。
他並沒盲目的的追求火力,而是基於革命軍現當下的情況給出了合理的意見。
“我們現在的炮彈庫存十分有限,在葉列茨基他們重新建立起彈藥生產線之前我們不可能像昨晚那樣隨意地浪費彈藥。”榴彈炮是身管火炮,雖然重了點但精度很高,然而隨船之後精度不僅沒了,還多了個後坐力的問題。”
回想著昨晚那火光紛飛的場麵,雖然從視覺感受上很震撼,但是從軍事後勤的角度來看這簡直就是場災難。榴彈炮,雖然能夠從5公裡的距離之外炮擊敵方的陣地,但是由於後坐力的問題射擊精度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彈藥的消耗數較平常多出了將近20倍,浪費是顯而易見的。
“如果要繼續改造的話,我個人認為應該縮減隨船火炮的口徑或者減少裝藥搞個臼炮也行。”
“反正就是不能這樣直接把120給焊到船上!”
戈爾隆說的情況葉格林昨晚也看見了,經過一場戰鬥的實踐下來這樣小船裝大炮的思路壓根不符合實際,是革命軍現在的後勤所沒法承擔的。
但問題是之前自己之所以答應斯塔林的這個提議,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革命軍現在的戰術體係所考慮的。
從博羅堡這裡剛剛收到的情報來看,帝國似乎已經商量好了收複沃爾夫格勒的事宜。
具體的軍事部署這邊暫時還沒有得到最為準確的通告,但是葉格林篤定帝國軍最少也會有動員十萬人的部隊過來。
也就說是葉格林對敵人最低的估計是八到十個滿編師。
“葉格林十個師還是少了,你這是隻統計了北希德羅斯的情況,如果還算上了南麵的幾個伯國和舊大陸那邊,帝國應該能動員將近20個師的部隊。”
戈爾隆糾正著葉格林的想法,這是他為數不多能夠比葉格林強一點的地方。
因為他是整個革命軍中央指揮部當中唯一個見過大世麵的,他去過舊大陸也清楚那地方與作為殖民地的希德羅斯究竟有著多麼大的差彆。
“這一點你比我強,戈爾隆同誌。”
“但是不管敵人究竟是來了十個師也好,二十個師也罷,哪怕是三十五十個師我們都要想辦法去應對。”
“這條戈頓河防線就是我們與敵人周旋的最好戰場。”
葉格林從實際的作戰需求出發,為了之後需要執行的戰術他才讓工程技術人員把120榴彈炮給搬上了巡邏艇的。
之所以沒有選擇修複港口內的大船,而是利用現有的小船就是看中了小船的在內核環境下的機動性和隱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