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是帝國軍的指揮官,那麼就勢必要控製住這座城池。”
“因為這地方就是距離前線最短的軍事據點,上岸的帝國軍隻需要順著鐵路線機動,最短不到一天的時間就能到達沃爾夫格勒城下。”
紮裡亞斯克的戰略位置對於敵人來說很是關鍵。
“既然由於紮裡亞斯克有著這麼優勢的地緣條件,那麼我們就可以大膽地推測這裡勢必將會是敵人一路大軍的進發路線。”
“之後還有更南麵的格林尼亞,這裡雖然不臨海,但是位於伊姆拉河下遊,同樣也能及時接收海上援助。”
“這裡不僅有著直通沃爾夫格勒的鐵路線,還有著兩條公路可以抵達布尼亞克大平原。”
此處的位置對於敵人極為有利,北麵有著東西走向的山脈可以阻擋革命軍的進攻,即便山區失守了也有著伊姆拉河作為屏障。
反倒是帝國軍這邊隻要出了山區就能直抵平原。
在平原上作戰,不管是進攻還是防禦,人數少、裝備差的革命軍勢必難以獲勝。
“同理,沿著伊姆拉河上去的小城奧爾加格勒也能達成這樣的戰略企圖。”
“敵人理論上在南麵有著兩個戰略支點,他們的進攻路線也勢必會圍繞著這兩座城以及其交通線展開。”
葉格林直接推測敵人的主要進攻方向一定就是沿著格林尼亞和沃爾夫格勒之間的鐵路線展開的。
這條鐵路是希德羅斯跨大陸鐵路線的主乾道,運載能力絕對撐得起二三十萬大軍的消耗,而且兩側的公路也正好提供了天然的側翼掩護。
敵人在這個方向的力量保守估計應該能有30萬的部隊。
“紮裡亞斯克十萬到十五萬,格林尼亞三十到四十萬,也就是說敵人還有五到十五萬部隊會從奧爾加格勒出發前往北麵迂回?”
斯塔林跟上了葉格林的戰略,他總結了現在已知的三個進攻方向之後,同時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光是南麵應該不夠,彆忘了我們北麵還有個沃爾尼總督區,敵人也可以在那裡登陸。”
“也就是說我們到時候要麵對敵人四個方向的進攻,而且每個方向的敵軍數量最低都不會低於5萬人。”
局勢分析到這裡的時候,在場的人都不由地捏了一把冷汗。
哪怕是敵人兵力最少的一路,他們都得麵對與己方數量相同的敵軍。
“所以了,要打就不能等敵人集結好了才打,我們必須提前出擊。”
“而我們的第一個目標就在這!”
葉格林再度指著沃爾夫格勒西南麵的紮裡亞斯克,這地方就是他選擇的第一個戰場。
而多布裡茨騎士長在聽完了這所有的分析之後也似乎明白什麼,他順著葉格林他們的戰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所以葉格林你的想法是趁著敵人的援軍還沒有從舊大陸過來,我們先打下這座城?”
多布裡茨自認為在葉格林的提醒下看懂了他的意圖,他也十分驚訝於葉格林在戰略戰術上的卓越眼光。
對於敵我兵力如此懸殊的局勢,葉格林竟然沒有被嚇到,反倒是僅僅在幾個小時後就發現了對方戰略上的薄弱點。
然而對於多布裡茨騎士長的說法葉格林卻出乎意料地搖起頭來。
“不,不是打下這座城”
喜歡關於我在異世界打遊擊那件事請大家收藏:()關於我在異世界打遊擊那件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