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格林從不怕麵對開局被動的仗,有時候為了達成某些戰略目的他還經常會主動給敵軍創造有利條件。
這一點哪怕是斯塔林都沒能學會,而科爾沙金同誌卻是能夠在葉格林的點撥下很快悟到。
“哈哈哈,被前後夾擊可不是什麼壞事啊。”
葉格林和科爾沙金的討論很快就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當看到葉格林臉上那個熟悉表情的時候,戈爾隆一下子就明白過來這家夥一定是有主意了。
“葉格林,有好想法就不要一個人悶著了,快說來給我們大家聽聽唄。”
一起經曆了這麼多事,戈爾隆早就和葉格林混熟了。
雖然在平時的時候兩人依舊會互相嗆嘴,在有些問題上依舊是意見相左,但是在軍事問題上戈爾隆卻早已對葉格林佩服地五體投地。
跟著他打過這幾場神仙仗之後,戈爾隆現在也領悟了一些。
當葉格林說出前後夾擊這個詞的時候,他立馬就反應了過來葉格林是想要調動敵人。
然而他一時半會兒想不通的是:調動了下一步又該怎麼辦?
首先敵人在埃迪烏斯山脈前緊貼著平原的地方構建了堅實的防禦陣地,這極大地限製了革命軍進山的路線。
因此這也就意味著偷渡進山的部隊規模注定不能太大。
但這樣一來要想進攻城市就會缺乏足夠的軍事力量,哪怕不是真的要攻占城市,這點人即便想要去佯攻都是夠嗆的。
一個不注意後方的敵人沒能吸引回來,自己還被守軍給乾掉了就得不償失了。
其次,部隊的後勤補給怎麼辦?
戈爾隆雖然已經基本認同了葉格林的戰略轉移計劃,但對於農村尤是山區農村的革命依舊是沒有任何的概念。
他想不通在山區那種艱苦的條件下,要怎樣拉起一直能夠反抗得了帝國軍的部隊出來。
那裡頂多就是能獲得點微不足道的糧食,武器彈藥這些東西總不能全靠繳獲吧?
“哎~戈爾隆同誌你這話說的,搞的我們遊擊隊之前的槍是自己造的一樣。”
“我們不也是從敵人那裡弄來的嘛。”
葉格林笑嗬嗬地端起了大茶杯喝了一口水,然後就順勢聊起了以前遊擊隊那會兒的事情。
“帝國軍平時在打仗的時候摳摳搜搜、磨磨唧唧的,但是在發槍給子彈這件事上他們一直都慷慨得很呐。”
“咱們去找他們借槍的時候,他們什麼時候沒給過啊。”
對於遊擊戰,尤其是複雜地形下的遊擊戰,葉格林從來就沒有為武器彈藥的問題發愁過。
他對於戰爭的理解一直都恪守著一個原則,那就是:
真正決定戰爭勝負的一定能是人,而不是物。
在他看來,隻要有了人就能夠拉起一支部隊;有了部隊有了組織,槍支彈藥的問題就總能從敵人那裡得到解決。
“我們要做的不是去跟一個世界帝國比拚武器科技,更不是去跟一個成熟的工業國比拚工業實力。”
“我們要做的就是充分利用人的優勢來抵消掉敵人在場外的影響。”
“說人話就是,我們不需要徹底地消滅這一路的敵人,隻需要把他們給徹底陷在埃迪烏斯山脈這個地方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