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方案還真不是斯塔林一個人想出來的,更多的功勞其實是屬於科爾沙金同誌的。
在之前的討論結束之後,他就在回味這個提案失敗的原因,然後很快就從中提取出了關鍵的幾點,之後稍加分析他就找到了破局的方法。
不過他卻沒有第一時間發表自己的意見,而是敏銳地察覺到了斯塔林與戈爾隆之間隱晦的小矛盾。
於是乎他就找到了斯塔林,借著聊天的功夫隨口點撥了幾句,讓後者自己悟出來答案去回答。
直到斯塔林把想法都說完了之後,他才站出來繼續補充道:
“戈爾隆同誌之前的意見很有道理,我們現階段的工業實力的確沒法與帝國相抗衡。”
“但是要去與周邊的幾個總督區比一比手腕,那還是沒有問題的。”
現在帝國的主力軍隊還在動員當中,在他們趕來之前革命軍對於布尼亞克周邊的地區依舊是有著軍事和工業上的優勢。
“既然我們此時是比敵人強的,那我們就應該發揮現在的優勢。”
“裝甲列車雖然沒必要去造,但是裝著榴彈炮的火車卻是能夠幫著我們快速攻占周邊的城市。”
科爾沙金來到了地圖前,他沿著沃爾夫格勒周圍的鐵路線畫了一個大大的圈,將周圍的很大的一片土地都給全部包裹了進去。
“我們之前的戰鬥都是沿河進行的,包括接下來馬上就要攻打的霍米林茨克和夏倫卡都是如此。”
“沿河的好處就是能夠利用船隻來快速機動,能夠讓我們的部隊在非常短的時間內連下數城,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
革命軍之前的戰鬥打得就是一個快字,在敵人的後續部隊趕來之前就把城市給占領了。
這樣一來後續的敵軍見狀往往就會主動撤退,而革命軍也就能夠一直以多打少,以優勢兵力去吃掉敵人的部隊。
布尼亞克總督區是北希德羅斯實力最強的一個殖民地,全麵接手了敵人在沃爾夫格勒的軍械之後革命軍對於周邊的其他幾個總督區都是有著軍事上的大優勢的。
隻要那幾個總督不選擇合兵一處,革命軍對上他們其中任何一個都是不帶怕的。
所以科爾沙金的想法也就十分簡單了:
繼續沿著葉格林的思路,儘可能地把敵人的攤子給鋪大,把敵人之後要布置的防線給拉開!
具體這麼做?
那就是在敵人的主力部隊到來之前,提前把周圍能揍的人都給揍一遍!
隻要革命軍在正式開戰前控製的地盤足夠大,到時候帝國軍就需要攻占更多的地方。
“那麼這也意味著,他需要製定進攻的路線也就越多。”
葉格林此時接過了科爾沙金的話題繼續說了下去:
“我剛剛和貝內托主教談過了,他告訴我帝國近幾十年來任命的剿匪指揮官最多的也就指揮了不到20萬人。”
“咱們就當他20萬整數去算,敵軍怎麼說也得安排三四個將軍過來指揮,頂上在安排一個會端水的元帥來統轄。”
“所以說我們怎麼說也得想辦法給帝國軍提前創造出四五個戰區出來,讓他們都能有個自己的地盤嘛。”
喜歡關於我在異世界打遊擊那件事請大家收藏:()關於我在異世界打遊擊那件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