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晚分彆前去兩處地方偵查的101團團長托卡列夫和代理指導員魯金斯基都回到了船上。
“托卡列夫你那裡的收獲怎麼樣?”
魯金斯基最先問道。
“還行,城市裡的地形不算複雜,城牆也不算太好,而且就隻有500來人的城衛隊把守著。”
“聽城裡人說自從這任布尼亞克總督上台以來,把周邊的城鎮的軍費都給砍了一大截,霍米林茨克這裡的城衛隊士兵們很多都不是全職的。”
“基本上白天的時候都要打一份零工,然後大家輪班看城門才能勉強夠生活。”
雖然說霍米林茨克的地形的確易守難攻,但也架不住敵人的擺爛啊。
一群一天打兩三份工,輪邊摸槍上崗的士兵怎麼看都不太可能擁有多少戰鬥力。
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內城區東麵山頂上的那座要塞,這裡的前往吊橋的必經之路。
整座要塞地形險惡,是當年聖教聯盟在戈頓河大防線上重要的防禦樞紐。
“我從城裡老人那裡打聽到,堡壘裡麵有著一口深井,當年是請了鹽礦工人來打的井。”
“理論上來說,這座堡壘在糧食不斷的情況下是可以堅守個一兩年的。”
托卡列夫擔心的就是這種情況,在他今天的實際走訪當中就發現了這個問題。
外城區的城牆好攻占,但是內城區這裡的堡壘就是大麻煩。
隻要敵人一窩蜂躲到了進去,他們是真拿那個山間堡壘沒有任何辦法。
“用大炮也不行?”
魯金斯基不由得好奇道,而托卡列夫則搖著頭解釋:
“不行,堡壘角度太高了我們現在的炮兵必須抵近射擊,這樣一來我都不說咱們炮兵水平的問題了,就這個耗彈量戈爾隆看了絕對心疼。”
“而且更為麻煩的是,這座堡壘修築的時候就已經考慮到了防禦炮擊的可能性,前幾年還拿鋼筋水泥加固過。”
“儘管在設計之初防禦的是實心炮彈,但是我看了一下堡壘的外圍防禦結構,我覺得即便是現在的火炮也很難打出什麼效果。”
“除非我們能夠掏出更大口徑的火炮過來,不然是沒戲的。”
說到這托卡列夫就愁苦了起來,正就像他說的一樣,霍米林茨克這裡打下外城區容易,但是想要攻打內城區的堡壘就是個麻煩事。
而敵人什麼都不需要做,隻要苟起來就能對他們101團的行動造成巨大的阻礙。
他們這次的目標可不隻是攻占布尼亞克邊境的霍米林茨克,還需要沿河逆流而上去攻打處於普利佳耶夫總督區控製下的城市夏倫卡。
這裡是普利佳耶夫總督區在戈頓河沿岸唯一的一座城市,同樣也是普利佳耶夫總督區唯一水上力量的大本營。
隻要占領了這座城市消滅了普利佳耶夫的內河艦隊,革命軍就能完全控製住戈頓河下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