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內托主教的報告可不是空穴來風的,他在這件事上思考了很多年,但是都沒有找到合適的答案。
“葉格林,你讓我通過實踐來總結道理,通過勞動來參悟理論。”
“你的建議我覺得有道理,但是我依舊迷茫啊,聖光的道路我依舊參悟不透。”
貝內托主教負責鐵犁跟著黃牛背後在開墾著土地。
凍了一個冬天的地麵十分堅硬,沉重的重型鐵犁雖然能破開土壤,但操作起來一點也不輕鬆。
老主教推著推著就容易掌握不好力道讓鐵犁偏離方向,他接連的失誤甚至讓前麵老黃牛都不滿地叫了一聲。
“老主教你還是放著我來吧,這個給你。”
葉格林把鋤頭遞給了老主教,他上前去安撫了一下老黃牛,接著扶起了鐵犁對著黃牛吆喝一聲就出發了。
葉格林的犁地技術可要比老主教熟練多了。
“看不出來葉格林小友對耕田的事還挺熟悉呢。”
老主教拿著鋤頭學著葉格林之前的樣子把犁開的土塊給敲碎歸攏,這個簡單的工作他上手起來要快得多。
葉格林也在這時候回複道:
“我小時候是跟爺爺奶奶住的,那時候家裡就養的有一頭牛專門用來犁地的。”
“不過我們家的那頭是水牛,而且還是頭老母牛,之後在我上小學那會兒還給生了一頭小牛。”
“我小時候可皮了,很喜歡騎到小牛身上,而我們家的老母牛呢又特彆會慣著我,小牛不樂意了她還不準牛崽子頂我。”
“後來啊我考上了高中就得去縣城讀書了,但每逢放假的時候也要去爺爺奶奶那,幫著兩位老人做做農活,給家裡的兩頭牛割草吃。”
說起自己的小時候的經曆,葉格林感慨很多。
農村出身的他更能體會到農民的不易,同樣的他也更能理解農業的重要性。
葉格林這次的計劃並不複雜,就是準備在勞動的過程中去改造人們的思想,讓人們認識正確的事情。
就像他之前說的一樣:這就是一場鬥爭!
一場新思想和舊思想的鬥爭。
不光是聖殿騎士們,就連貝內托主教、還沒趕來的神官團、後續組建的革命軍戰士以及當地的老百姓們都是他準備改造的對象。
改造的方法就是帶著多數的人去做正確的事情!
什麼叫正確的事情?
這不光是要符合思想建設上的宏大敘事,更是要貼合當下最為緊要的現實。
春耕就是葉格林特意選擇的戰場!
“不管我們願不願意、有什麼理由和擔憂,吃飯的問題是永遠也跳不過去的。”
“這邊莊園的糧食儲備遠超我的預期,但同樣也不能因為今天有了飯吃就不去管明天能不能吃上飯。”
葉格林犁好一條線,正準備調個方向,此時才發現貝內托主教已經累得喘起了粗氣。
葉格林和主教又一次調換了工作,他一邊用鋤頭平整著土地一邊繼續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