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廷為何而屹立?
貝內托主教回味著多布裡茨的問題,他看向了多布裡茨騎士長眼睛裡很是欣慰,同時也不由地苦笑著微微搖頭。
“孩子你這問題很尖銳啊,問的可不是教廷為何而屹立,而是教廷為何而存在。”
“這個問題我相信沒什麼人敢回答,也沒什麼人能解釋地清,但是我卻有個獨到的看法。”
“依然是最初的聖典,先行者伊裡亞一生致力於傳播聖光的信仰,讓被聖光照耀的人們能夠感受到聖光的存在。”
“在那個年代我們沒有所謂的聖光教廷,有的隻是一群追求聖光的人。”
老主教依舊按照最初的聖典來闡述自己的理論,他從不去碰後續先賢們對聖典的各種注釋,僅僅隻是抓住了先行者的哲理和事跡。
在他的理論當中,聖光一開始就沒有教會,有的隻是一群被聖光感召的人。
他們感受到了聖光的恩惠,然後就主動地去告訴了周圍的其他人這般光明的存在。
“而這一切的起點,我猜測可能就是出自人類最純真的善意吧。”
“把好的東西給周圍的人分享,讓他們也能夠沐浴聖光的恩澤,這應該就是古代先賢們追求聖光之路的目的。”
貝內托主教結合最初的聖典解釋了聖光最初的傳播方式。
對於最初的使徒,他沒有像現在的教會宣揚的那樣說他們是感受到了神聖的使命然後才去傳播聖光的教義。
因為在最初的典籍上根本沒有寫下任何的教義,先行者伊裡亞唯一說過的建議就是:
莫要喝酒,因為酒水會讓人易怒;莫要偷盜,因為偷盜會使人狹義;莫要暴食,因為暴食會帶來饑餓。
最後一句話有所省略,結合故事來看其實是:莫要暴食,因為貴族的暴食會給平民帶來饑餓。
貝內托主教沒有直接否定後續的典籍中對聖光信徒們提出的一條條戒律,但是卻通過論述將這些戒律與聖光最初的典籍做了切割。
就好比以往的教會先賢會借著典籍裡的小故事拖一整套的論述來闡述新的教義,來添加新的戒律一樣。
貝內托主教也是基於同樣的方法將他們的內容與最初的典籍分割開來。
這套方法他也用在了闡述教會為什麼而存在上麵。
按照老主教的說法,最初的聖光是沒有教會的,也沒必要擁有教會。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作為人類第一個神明的聖光就必須擔負起守衛人類信仰的職責。
在這個世界上人類是一個年輕的種族,在他們到來之前原始的自然神位早已被各大古老種族瓜分乾淨。
在那些異族的教義中,人類可以是他們的奴隸、可以是他們的寵物、更可以是他們的食物。
有著信仰的加持異族們總能用浩蕩的神罰來懲戒沒有神明庇佑的人類。
但隨著聖光的出現,人類也終於有了能夠抗衡他們的力量。
聖光教廷最初就是為了抗衡異族而建立的,到現在已有多年有餘。
統治者的稱呼從先行者、追光者、盟約、長者、聖教官、聖庭執宰到現在的聖光教皇,一路的演變昭示著聖光教會的悠長的曆史。
“這就是教會的來曆,教會並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曆史推動的。”
主教的話回答了多布裡茨最後的疑問,但他還是有很多問題沒有想明白。
他的直覺告訴他,這些前所未有的理論就是正確的,就是他應該追尋的聖光之道。
但是本就不聰明的腦子卻想不通如果教會的出現是必然的,聖光的道路是完美的,那麼為什麼聖光的子民們還會遭受這樣的苦難?
他們的神明又為什麼會在被萬惡的吸血鬼偷襲之後陷入了沉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