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尼亞的攻防戰在當天下午的時候已經結束了。
戰鬥的總時長大概10個小時多一點,革命軍除了在火車裝卸站那裡吃了一場硬仗以外也隻有在最後進攻繁花區的時候遇到了一些麻煩。
為了掩護重要人物登船,敵人剩下的部隊全被命令龜縮在了一塊街巷那。
本來葉格林他們是準備調迫擊炮過來一炮解決的,但沒想到打著打著敵軍後方竟然出問題了。
一股敵軍在臨陣前倒戈了!
他們從革命軍還沒來得及包圍的右翼發起了進攻,以重機槍交替掩護向前壓製,趁著守軍被重機槍火力壓得抬不起頭的時候組織精銳突擊隊從側翼突襲。
倒戈的士兵們打出了整場戰役中帝國軍方麵最優秀的一場戰鬥,他們一路勢如破竹接連突破敵人三道防線,直接打到了正在撤退的車隊那裡。
可惜最後這裡的守衛過於頑強,他們並沒能在有限的時間內突破最後的防線。
但是他們的舉動卻徹底攪亂了敵人的布置,革命軍抓住了敵軍調動的機會發動了強襲撕開了敵人的防線。
接著像趕羊一樣將潰敗的敵軍部隊往防線縱深處趕去,很快局部潰敗的敵軍就變成了全線的潰敗。
雖然內務大臣和旅長等一眾高官還是坐船逃跑了,但好消息是他們的家眷仆從和打包準備帶走的財物全留在了堤壩那。
“葉格林,這次繳獲的財物很多,前麵負責清點的同誌建議我們先搬回宅邸再慢慢清點。”
“還有就是俘虜的問題,軍營那邊緊鄰軍火庫並不適合看管俘虜,我們需要另找地方。”
……
戰鬥已經結束,但是葉格林他們的工作卻才剛剛開始。
此時革命軍已經將指揮部給放在了570旅旅長的豪華宅邸那,倒不是葉格林他們貪念這裡的奢華,而是本地之前作為了敵570旅的指揮部有著非常完善的布置。
光是桌子上那一遝詳細的軍事地圖就已經讓這一次的戰鬥回本了。
“通知所有部隊,除了看管財務的和看俘虜的,其餘人在各自連長的帶領下去負責一塊地區的治安。”
“具體地塊的劃分就按這張紙上的來,我隻有一個要求。”
“那就是把安民告示給貼到主要路口那,組織宣傳員告知本地居民我們的占領政策,然後看到了有趁亂打劫的就直接抓來。”
“普通混混就丟戰俘營去勞動改造,如果是本地幫派就當場擊斃。”
……
有了上一次沃爾夫格勒戰役後的教訓,葉格林這次處理地明顯要熟練多了。
戰鬥剛結束就立即安排人馬穩定城市秩序,然後借著這個機會搶先一步宣傳革命軍的政策,保證了輿論宣傳上先行占據著主導地位。
每一條的指令都是精準地掐住了敵人在戰後可能的小動作,沃爾夫格勒戰後那樣的情況顯然不會在格林尼亞重演。
這時候一位通訊員過來報告之前臨陣起義部隊的兩位指揮官到了。
葉格林和斯塔林立即放下了手上的工作,一齊到門邊去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