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米林茨克的攻防戰一晚上就結束了,敵人在陸地上的主力部隊全都被壓縮到了山崗要塞那裡。
內河艦隊的靠近河岸一側的小型船隻遭到了不明武器的炮擊,導致了當時聚集在甲板上的敵人損失慘重,臨時的指揮官當場陣亡,軍隊當即亂做了一團。
敵人的內河艦隊的20艘船逃走了6艘,剩下的14艘都被革命軍當場繳獲,其中還包括壓根就沒來得及啟動的兩艘主力戰艦。
雖然名義上是主力戰艦,但這兩艘船不管從噸位還是火力上來看都是既不夠主力,更輪不上戰艦。
之前在沃爾夫格勒遇到的沃爾夫格勒級內河巡洋艦與這兩艘船相比都算得上是龐然大物了。
不過這樣的小船也有好處,那就是在河道裡有著極強的機動性。
畢竟是用來追捕走私犯順帶用去平叛的船隻,能有個2000多噸的排水量就已經不錯了,要知道整個內河艦隊普遍的艦船普遍也就1000噸排水量出頭。
“小船好啊,要真是大船咱們還養不起呢。”
薩布林在戰役結束之後登上了敵人的旗艦,他對這種內河小船十分滿意。
雖然說夏倫卡的艦隊在配置上比不了之前沃爾夫格勒停靠的第三支隊豪華,同規格艦船的火力上也略有不足。
但是這些缺點在革命軍這邊通通都不算什麼。
一艘船隻有前後兩門主炮雖然火力不足,但正好節省了後勤方麵的壓力。
船隻上偷工減料缺少的武備也為船隻騰出了更多的空間,這使得船隻理論上也可以擔任運輸船的角色。
至於噸位小的問題那就更不是問題了,畢竟噸位小就意味著吃水淺,同時也意味著可以把船給開到距離河岸更近的地方。
“這次可是個大豐收啊,加上之前在沃爾夫格勒積攢的家底,咱們現在直接把船給開到亞季去都不怕了。”
“敵人在水上的力量完全比不過我們了。”
作為一名水手的兒子,薩布林對於艦船有著彆樣的喜愛。
不過不同於堅持要將沉船給打撈起來修複的斯塔林同誌,薩布林在這個問題上秉持著和戈爾隆一樣實用主義。
艦船不是噸位越大、護甲越厚、火力越足就越好的,必須是適應當前的作戰需要才可以。
“看不出來薩布林同誌你對於這方麵還是挺了解的嘛。”
貝內托主教這時候也上到了船上,他此時總算是換下了勞作時候的衣服,重新穿上了自己的麻布教士服。
雖然貴為聖光教廷的主教,還是這麼大一片教區的負責人,但這位老主教除了第一天剛到來的時候基本就沒再穿過那件華麗的主教長袍了。
此時教廷但凡派個使者過來,可能都很難認出這位穿著寒磣的小老頭竟然就是教皇親自冊封的大主教、本地宗教領袖。
薩布林在醫院的時候就很喜歡和老主教交流,他自然也是如此。
他和老主教大概交流了一下當前革命軍主要麵對的問題是要應對敵人隨時可能過來的60萬大軍,所以基於這樣的情況他們勢必要在戰術上更加靈活。
利用布尼亞克中部地區廣大的土地來爭取時間,用周邊複雜的地形去爭取空間。
而戈頓河在其中就勢必要擔任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革命軍必須充分利用這條天然的地理屏障來將敵人的部隊給撕裂開來。
“因此我們在河麵上的戰術就必須滿足兩個要點,其一就是快速機動的能力,其二就是大規模運輸部隊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