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米林茨克的戰役剛結束,還在組織人手接收俘虜,清點繳獲的薩布林團長就突然收到了一份緊急軍情。
“什麼?敵人出要塞了,而且在主動進攻我們的陣地?”
薩布林驚訝於敵人的這個舉動,但問清楚了是哪個陣地收到攻擊之後,他很快就判斷出了敵人的目的。
或者說這幫敵人壓根就沒有隱藏自己的戰略意圖。
霍米林茨克的山崗要塞有兩個部分組成,在南北走向的山脈上各建立了一座分要塞。
這兩處陣地分彆控製住了兩個重要的交通要道。
南麵的要塞扼守住了橫跨戈頓河的鐵索橋,而且此處位於河流的外拐角處,船隻在經過的時候必然減速,山頂的要塞炮就能在這時候肆意轟擊河麵上的船隻。
北麵的要塞能夠控製住唯一的鐵路乾線,雖然也有對河的要塞炮,但是這地方是河流的內拐角船隻經過的流域相對較少,炮擊效果並不如南麵要塞好。
兩處要塞都位於兩座山峰之上,中間的山體都掏空了很大的空間作為了要塞的主體,一般的火炮頂多隻能轟擊外圍的建築,對要塞內部的主體基本上構成不了什麼威脅。
夾在兩座要塞山體中間的鞍部就是霍米林茨克的貴族區,這裡依山而建了許多莊園豪宅,革命軍的一個連隊就在奉命防守這個地方。
本意是為了防止敵人可能的進攻,並且震懾城市幫派來渾水摸魚,但卻意外地遭到了敵人主力部隊的進攻。
可以說436旅霍克旅長的果斷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竟然在重武器基本為零,槍支彈藥也相對不足的時候就集中了全部的兵力突圍。
敵人進攻的人數超過了在此處防守的革命軍,儘管雙方的武器裝備都沒什麼區彆,但人數上的劣勢還是讓留守的革命軍連隊迅速潰敗了下來。
接到這個消息的薩布林剛帶著部隊趕到了沙隆河邊,這是一條分割了內外城區的河流。
此時前線潰敗的部隊也剛好逃了回來,薩布林找到了一位逃兵詢問情況:
“前線怎麼樣了,你們的連長在哪?”
“連長、連長……嗚嗚,連長為掩護我們犧牲了……指導員也沒了……”
還沒緩過勁的戰士頓時就哭得稀裡嘩啦的,而薩布林也沒有指責他們。
在問清楚了具體的情況之後,他也最終確定了自己之前的猜想。
“都怪我,被繳獲的艦船和武器衝昏了頭腦,如果我多派幾個連隊過來的話……”
薩布林有點自責地說道,但其實他如果真的多派了幾個連隊過也不會起到什麼作用。
敵人擁有一個旅的部隊,革命軍這邊的正規軍卻隻有一個團,其餘的都是剛動員的民兵部隊。
儘管敵人手上沒有重火力,但是如果他們膽子大一些主動出擊的話還是有機會擊潰革命軍的部隊的。
但已經發生的事情沒有如果。
薩布林因為擔心敵人的要塞炮所以沒有提前在這個重要的隘口布置更多的兵力防守,而敵人也因為缺乏情報的關係不知道自己其實是占據戰略優勢的。
隻能說事情能發展成現在這個樣子已經是值得慶幸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