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團他們最後沒有選擇去追擊敵人,就像敵軍的克林師長想的一樣他們要忙著轉運林邊鎮的物資,但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理由就是他們早已完成了自己的戰略目標。
葉格林在離開前給他們的任務就是遲滯拖延這裡的敵人,讓他們沒法影響到革命軍在奧爾加格勒的作戰計劃。
除了這個主線任務之外,葉格林給他們的支線任務就是儘可能地擴充軍隊。
由於前兩個月敵人一直磨磨蹭蹭的、沒有主動進攻,革命軍在這段時間內不說是擴充隊伍了,甚至還徹底整合了艾森海因周邊的大小村莊。
莊園主、大地主、大糧商、大倉庫主都遭到了清算,革命軍查封了他們的財產和倉庫。
繳清了他們拖欠工人的工資,燒毀了他們寫給農民的欠條。
由於革命軍沒有在此地長期駐留的打算,並且還與沃爾夫格勒那邊缺乏聯係。
因此兩個團的政委一商量就沒有按照以往的做法直接分田。
本地的農民依舊耕作著之前的土地,田地的所有權沒有發生變化。
但是革命軍卻保證,今年夏季的冬小麥不會有任何人來找他們收租。
相對應的他們隻需要將一部分糧食賣給革命軍就行了,革命軍這邊承諾了會按照市場價去收購。
農民種地的積極性立刻就被帶動了起來,即便耕作的還是地主的土地,但是至少這一季的糧食卻是他們自己的。
在忙完了六月第一茬冬小麥的收割之後,革命軍也認真履行了自己的承諾,的確按照市場價收購了農民手裡的糧食。
雖然在收獲季的糧食價格比平時要低一些,但對於本地的農民來說卻實現了從零到一的突破。
因為這部分收益以前是完全不會落入他們口袋的。
本地的地主和莊園主們雖然不會嚴禁農民們自己賣糧,但是每年到收獲季的時候他們都會用著高額的地租和欠條逼著農民交糧食。
一般而言,一戶普通的農家辛辛苦苦乾一季的農活可能也就剩下點口糧而已,有時候遇到了地主不講情麵的情況甚至連口糧都不一定會剩多少。
“所以卡緬團長,你覺得敵人還有多久才會打過來?”
在統計倉庫物資的時候,政委波圖洛夫朝自家團長問了一個問題。
團長卡緬站在了糧食堆前,放下了筆摸著下巴思考著,然後回答道:
“帝國軍能不能打回來估計得看他們什麼時候籌集好足夠的軍資。”
“但從咱們繳獲的物資來看,我估摸著得一兩個月吧。”
“糧食都還好說,但這些子彈和炮彈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湊齊的。”
卡緬放下了手裡的記事板,雙手一攤聳肩道:
“步槍和子彈這東西伯國這邊也就兩家廠可以生產,火炮的話聽說也就一家小廠能生產點小口徑的山炮,以及配套的彈藥,但聽說產量不是很高。”
“至於大口徑的火炮以及蒸汽設備,伯國這邊隻有維修廠,搞搞改裝可以,但是讓他們自己生產卻是夠嗆。”
卡緬的這些情報其實是之前在腓林登家族的時候了解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