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已經來到了第五天,帝國軍的部隊緊趕慢趕地總算是包圍了上來。
“城市西麵和南麵都被敵人給封鎖了,葉格林同誌我們已經失去了和柳津沼澤的來聯係。”
負責偵查的同誌帶來了一個壞消息,但葉格林此時卻沒有慌。
利用敵軍調遣的這個空檔期,他在盧日納城附近重新整合了第105縱隊。
之前不管是白灘沼澤的突襲戰,還是之後斯維爾山脈的遭遇戰,革命軍都付出了不小的傷亡。
儘管利用了高組織度的特性,革命軍能夠將被打散的部隊重新粘合成臨時的戰鬥小組。
這些臨時的戰鬥小組在撤退行動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正是因為他們的不斷遲滯才讓105縱隊在敵軍機甲部隊的襲擊下全部撤回了西麵沼澤。
現階段的革命軍對於敵軍的機甲沒有很好的應對手段,因此革命軍的戰線在帝國軍的攻勢下是根本沒法支撐的。
黑公爵級機甲隻要輕輕一碰,革命軍的防線就會崩潰。
但是得益於葉格林一直在堅持的軍隊政治工作方針,革命軍的陣線崩潰之後,從前線撤退下來的部隊卻沒有崩潰。
後續的防線會接應潰兵,退回到後方的革命軍戰士們又總能三五成群地自己組織起來,成為新的戰鬥班組。
新的防線能在很極短的時間內建立,敵軍的突破能力很強,但是壓根沒法直接突破整條戰線。
敵人的機甲沒法長驅直入,這就成為了革命軍能夠徹底撤離戰場的底氣。
這樣的臨時戰鬥小組戰鬥力也不差,在戰鬥中進能彙聚小勝為大勝,退能化大敗為小敗。
但葉格林也十分清楚,隨著戰鬥的不斷進行,這樣的組織方式也將逐漸積蓄隱患。
能自行組建部隊保持戰鬥力固然是好,但那都是犧牲了部隊整體協調性給換來了。
在一場戰役中,當革命軍已經需要在戰場全麵重組部隊的時候,戰鬥其實已經打到了白熱化的階段。
這時候敵人的防線被打得細碎,敵軍的部隊也是支離破碎的。
一般來說傳統的軍隊打到了這個地步,就是比拚雙方毅力和運氣的時候了。
比的就是誰更能扛住傷亡,誰的運氣更好。
但是革命軍不一樣。
長期的政治工作、先進的組織製度以及講清楚了為何而戰的信念,讓他們在戰場上開掛了!
除了頑強的意誌之外,這個能執行組織戰鬥小組的本領就是革命軍一直能夠以少勝多、一直能夠逆風局打勝仗的決定性因素。
在彆人都還在拚運氣和毅力的時候,革命軍能小規模地組織起部隊來,他們在局部戰場上就能發揮出隊伍和陣型的優勢。
現代軍隊都極為強調隊伍的組織度,各兵種、各部隊間是要講究配合的,這樣才能創造出一加一大於二的作用。
哪怕是當年的吸血鬼這邊的傳奇領主、傳奇法師也被要求去配合軍隊的調遣。
他們的個人實力很強,但是配合好軍隊之後肯定會更強!
帝國當年能夠打贏對聖教聯盟的那場關鍵戰役,靠的就是能讓他們陣營的傳奇去配合軍隊的行動。
聖教聯盟那邊儘管有著烏瑟裡希這樣的軍事天才,但他們的傳奇卻十分高傲,不願配合部隊的調遣。
在一次次的戰鬥中,聖教聯盟的傳奇都取得了卓越的戰績,斬殺大量的帝國士兵。
但是隨著他們的任性,聯盟那邊的戰略規劃也逐漸偏移了方向,最後他們就是在一場場的勝利中迎來了最後的失敗。
帝國已經不複當年的模樣,現在的他儘管體量巨大,但是在各種結構性的問題上,當年聖教聯盟有的他都有,聯盟沒有的他也有。
新生的布尼亞克革命軍就像一把尖銳的刺刀一樣,劃開了帝國的光鮮亮麗的表皮,露出了其下開始腐敗的血肉。
帝國還沒有到徹底腐朽的時候,但現在的他們也失去了感知危險的痛覺。
卡森堡王子對於革命軍的圍三缺一的戰術本沒有錯,但是他卻唯獨忘了一件事,那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