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葉格林的決斷是正確的,在白灘沼澤內阻擊敵軍並不是一個好主意。
新支援過來的敵軍似乎學聰明了,他們完全不在乎中途的戰線,火車載著足夠的鐵軌和物資就伴隨著著步兵離開了城市。
革命軍攻來,敵軍就迅速地沿著火車積極展開防禦。
119師自從在艾森海因強行撤退之後,其全師上下都痛定思痛研究了該如何防備革命軍突襲的戰術。
然後他們就想到了利用火車的高載重、高機動性來強化他們本身的優勢。
帝國軍的優勢是什麼?
是火力、是防護、是武器!
以往這三點集合在一起就是帝國的機甲,但在和革命軍的數場戰鬥中,克林師長發現機甲能夠起到的作用非常少。
革命軍不是傻子,他們不會主動往你的機甲部隊上去撞。
以往帝國軍之所能夠運用機甲部隊大殺四方,全都是因為在武器裝備和戰術體係上全麵領先各路叛軍。
但現在不一樣了,在麵對布尼亞克革命軍的時候,帝國軍在武器裝備上依舊有很大的優勢,但是在戰術體係上卻被革命軍給完全碾壓。
沒有步兵部隊將敵軍給逼到一個相對狹小的戰場之中,機甲部隊根本沒法發揮出足夠的作用。
革命軍完全可以在他們的機甲部隊到來之前轉移陣地,然後等你漫山遍野找他們的時候,這群人就會莫名其妙出現在大部隊的後方。
等前線支援部隊趕回去的時候,後方的陣線已經被咬下了一塊肉。
這樣的戰術他們簡直玩出了花,全程不厭其煩地來回穿梭,而帝國軍這邊又總能恰如其分地接住他們的攻擊。
這不是帝國有多蠢,而是革命軍對於戰場的把控程度遠遠超出了一般軍隊的程度。
克林師長在光翎港和維爾坦茨師長複盤的時候就發現了這一驚人的事實,之後加入到馬爾森將軍麾下之後他們幾人也互相交流了經驗。
為什麼之前在第一集團軍跟革命軍鏖戰的時候,他們第七方麵軍在後方安靜地就像個事外人一樣。
除了第一集團軍那邊沒有主動給命令之外,他們自己也樂於見到本土來的軍隊在革命軍麵前吃癟。
一位中將加三位準將,都在革命軍那裡吃過大虧。
他們很清楚革命軍的戰術體係對帝國軍傳統的戰術是碾壓級彆的存在。
這是帝國的戰術教材裡從來沒有記錄過的全新戰術,而且這套戰術不光新,其體係也十分完善。
不熟悉這套打法的帝國軍部隊,在麵對革命軍迂回包抄戰術的時候一定會不知所措的,也一定會被他們莫名其妙就給擊潰的。
敵軍隻求擊潰,不求完全擊敗的做法在帝國大部分軍官看來都是不可思議的。
正是這種與主流軍事思想格格不入技戰術體係,讓革命軍在麵對帝國軍的時候總能保持戰術上的領先位置。
就帝國現在的狀態,要想研究出能夠對付革命軍的辦法還需要多經曆較大的失敗才可以。
但克林他們不一樣,他們不是高坐廟堂的帝國高官,也不是在總參謀部沙盤上揮斥方遒的將軍元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