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格裡帕在前年年底的時候就從亞季總督區一路逃難過來了,在翻越了格利芬爾山脈之後他被賣給了當地一座莊園做奴隸。
在那裡他過著牛馬不如的日子,差點就把自己的性命也給交代了。
但後來革命軍和聖殿騎士們攻入了莊園,解放了他們,阿格裡帕才終於過上了夢想中的好日子。
沒有監工的皮鞭,沒有沉重的賦稅,每天睡得好、吃得飽,這讓的日子簡直不是以前的阿格裡帕敢去想象的。
早晚各吃一大碗豌豆糊糊,再加上幾片從地裡挖的的牛蒡菜,這就是阿格裡帕他們一家以前吃的食物。
但是隻有剛豐收那會兒能這麼吃,平時的時候誰敢吃一大碗啊?
要想不餓死人從今年的秋收挺到明年的夏收,一家人就得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而且這還是地主老爺沒有催他們交利息錢的時候,不然那日子就更難過了。
然而自從跟著革命軍一起乾了之後,一切都不一樣。
雖然在去年年初的時候過了一段時間的苦日子,但好在革命軍這邊公平。
他們要召集流民開荒,但他們自己也沒閒著,阿格裡帕就和不少革命軍戰士一起耕過田,後來也和聖殿騎士們一起勞動過。
在挺過最為艱難的春天,迎來了夏收之後日子一下子就好了起來。
他們那會兒搶種了一季的豆子,配合著去年的冬小麥徹底解決了食物的問題。
在給沃爾夫格勒供給了不少糧食之後,他們竟然還留下了不少。
至此之後,阿格裡帕就沒再餓過。
小時候夢想不再挨餓是日子真的實現了,而且不光吃得飽,在革命軍這邊甚至還能吃得好。
阿格裡帕在這裡見識到了非常多新奇的食物做法,尤其是一種叫做蒸饅頭的東西就是他的最愛。
這種烹飪食物的方法是革命軍帶過來的,然後在難民隊伍中逐漸傳播開來。
竹製的蒸籠雖然在不太好弄到原料,但村民們也動用了自己樸實的智慧用曬乾壓實的柳條片做了替代。
這樣做出來的蒸籠對外圈會顯得有些臃腫,因為需要用到實木的框架來固定,柳條片是被緊繃著編織起來的。
比起傳統小巧玲瓏的竹製蒸籠,這種特質的蒸籠明顯帶著了不少希德羅斯人特有的審美,寬大而穩重。
這一次阿格裡帕就是拖著這樣一個巨大的蒸籠踏上了前往第40號開墾營地的旅程。
作為第一批進入文德縣根據地的人,他在當地已經分了房子分了田,他母親甚至還給他物色好了一個大姑娘,來年的時候就準備撮合他們倆結婚的。
但阿格裡帕不顧家裡人的反對,直接報名參加了這樣一個有著很大風險的開墾任務。
作為一個兒子他是有些不合格的,但作為一名光榮的勞動英雄他卻完美詮釋了這個稱呼賦予他的榮譽。
阿格裡帕帶著同村人製作的大蒸籠來到了縣裡,跟他一起的還有11名夥伴,隊伍8男4女都是年輕的壯勞力。
“誒,這不是阿格裡帕嘛,好久不見啊。”
在集合地上,阿格裡帕聽到有人在喊自己的名字,等他轉過頭來就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
“多布裡茨騎士長,您怎麼也在?”
阿格裡帕很驚訝也很欣喜,他之前有幸和這位騎士長一起共事過,他十分羨慕對方那能比得上耕牛的力氣,竟然能一個人拖著沉重的鐵犁耕完幾畝地才喘氣。
“多布裡茨騎士長,您這次也是要去開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