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到了下午,阿格裡帕他們雖然沒有完全睡飽,但是也興衝衝地衝出了窯洞。
在革命軍戰士的帶領下,他們參觀起了第40號開墾營地。
阿格裡帕的眼睛就像是閃爍著光芒一樣,他看什麼都覺得新鮮。大家順著山脊爬上了山坡頂上,在這裡他們眺望了整個山穀。
阿格裡帕的睫毛沾著霜花,站在山腰突出的岩石上。
天空中雖然不見太陽的身影,但還是灑下了一把光亮給雪原鍍上一層淡金色的釉麵。
整片落葉鬆林靜默地佇立著,每棵樹乾上都係著醒目的紅布條——那是昨天收班的時候革命軍戰士給綁上的標記,布條在風中翻飛,宛如無數微型戰旗。
山穀裡傳來了有節奏的"梆梆"聲,那是兩把斧頭在交替啃咬樹乾的動靜。
阿格裡帕眯著眼睛看見了穿著臃腫棉衣的墾荒隊員們三人一組:一人揮斧,一人拉鋸,還有一人用長杆推開即將倒下的樹乾。
倒下的樹木在雪地上砸出深坑,在揚起雪霧中三人小組頭也不回地走去向了另一棵雲杉樹。
溪流邊緣的薄冰下,水流仍在汩汩作響。
山腳下的窩棚區飄著炊煙,炊事班的同誌們正用鐵皮桶融化雪水,山腰處的木屋還沒有開始修建,但平地上的建築卻已經初具規模。
村公所和倉庫是最早建好的房子,這些大屋子這段時間就正好用作了大家臨時休息的地方。
不同於大澡堂子那邊需要做好保溫和防水的措施,這些公共建築的搭建就要簡單多了。
用圓木簡單堆疊一下就能成型,遮風避雨剛剛好,但是要論保溫還得是住在窯洞或者地窩子裡熱和一些。
“之後的話一直住地窩子肯定是不行的,還好有你們過來了。”
第三團的團長赫舍爾對著阿格裡帕他們說道:
“從明天開始,咱們團的人就著重去處理河對岸的工作,砍樹還有清理樹樁、樹根的工作就交給我們了。”
“至於村子的建設任務就需要你們民兵團來負責了。”
阿格裡帕他們隻是第一波民兵團而已,來了200多個人,目的就是協助各個開墾營地進行建設。
之後按照各營地的發展情況,在運輸補給的時候還會順帶調來更多人。
前麵幾個離得近的開墾營地會獲得比較多的人口補充,但是像40號開墾營地這樣特彆靠後的能派來的人就很少了。
不是文德鎮那邊的革命軍總部不願意派更多的人過來,而是這裡實在太偏僻了,在道路沒修好之前根本沒法組織大規模的移民隊伍過來。
“不過嘛,至少你們能來就已經很不錯了,咱們這偏是偏了點,但待遇嘛也不比其他營地差的喲。”
“就說這大澡堂子,現在也就隻有咱們40號營地才有的呢。”
第三團的赫舍爾團長在說到這件事的時候是最為驕傲的。
大澡堂子的建立離不開葉格林提供的簡易水泥製作方法,這套方法除了葉格林,原雷曼沼澤遊擊隊員中也隻有科爾沙金和卡西金兩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