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夜幕降臨,除了還在開鑿隧道的工作隊,大部分人都已經回到了營地休息。
波爾夫剛安頓好自己的小隊,就馬不停蹄地爬上了山崖來到了橋梁施工地這。
他們這些隊長每天晚上都要聚集起來開總結會,整個營地分為了12個會場,平均每個會場能有五十多個隊長參會。
在每周最後一天的時候,還會休息一個下午,然後他們這邊就會組織一個超大的全體會議。
在總結會上大家會把白天在工作上遇到的問題拿出來分析,已經解決了的就分享經驗然後和其他同誌的隊伍做對比互相改進,改進地差不多了就會在全體會議上發表出來讓其他工作隊的同誌們學習。
遇到沒有解決的問題,則會由大家共同討論商討出一個解決的路徑出來。
有些時候本工作隊處理不了的問題,隔壁另一組工作隊沒準就能提供解決問題的關鍵幫助。
就好比建築隊的同誌反映他們的木材供應經常出現缺口希望伐木隊的同誌們能提高一些供應數量。
但伐木隊的同誌們也是有苦難言,他們抱怨自己既要給建築隊供應建材,又要給隧道隊提供柴火,所有人過夜的燃料也是需要他們來提供的,大夥兒們根本忙不過來。
如果說這樣的問題放到帝國那邊肯定會直截了當地選擇增加伐木隊人數。
但這樣一來就會造成更多麻煩,引發不必要的連鎖反應。
總結會上的政委同誌們指出,如果盲目增加伐木隊人數並不能幫大家解決問題,反而會拖累原有的工作節奏。
政委同誌指出現在工作營地附近的樹木看著多,但是能夠供大家展開作業的地方卻很少。
伐木隊真正缺乏的是不人手,而是相對平緩能夠展開作業的地點。
要解決這個問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在運載四五公裡開外的地方再重新開設一個新的伐木營地,這樣一來就能解決木材不足的問題。
但這樣一來,工作就所需要的人數就一下子上去了。
新開設的伐木營地看著隻距離他們四五公裡遠,但這裡可是山區啊!
算上垂直的高度,兩地的落差就有將近500米,來回運輸的耗費的人力絕對不低。
因此在這個問題上最直接的方法反而是最不好用的,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關鍵的不在伐木隊身上,而是在其他地方。
那麼問題究竟該怎麼解決呢?
“我有一個意見!”
采石隊的波爾夫舉手起來發言道:“之前技術員同誌在計算我們采石隊工作的時候,時間給得有點多。”
“咱們現在采出來的石頭已經超過了建橋大隊那邊的需求了,很多都是堆在空地上的。”
波爾夫的想法是,反正他們這些石頭放著也是浪費,為什麼不用在建房子上麵呢?
他的想法很快就引起來了大家的注意,眾人一下子被打開了思路。
沿著波爾夫的提議,大家暢想下去,很快相關的草案就被眾人給討論出來了。
采石隊的人表示他們可以調整白天的工作安排,將一部分人勻出來製作大小合適的石塊,並且還把運輸石塊的任務給全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