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來到七月中旬,在經曆了幾場暴雨之後根據地內的河流果然漲水了。
但值得慶幸的是,在根據地全體人民的共同勞作之下,新加固的水壩成功抵擋了這次的汛情,保證了糧食和人員的安全。
“葉格林,好消息啊!根據地第一季的土豆的產量已經下來了,大豐收呀!”
戈爾隆拿著剛出爐的報表喜極望外,他立刻就找到了葉格林報告這一特大喜訊。
根據地在春耕之前已開墾田地三萬四千多公頃,折算成畝的話也有五十多萬畝地,其中山地占比較高總麵積大約三十一萬畝。
在這些地塊上有七成種植了土豆,大約22萬畝的耕作麵積,而現在土豆收獲之後數據也十分喜人。
“各村各鎮的數據已經統計出來了,土豆畝產的中位數是每畝地802公斤!”
戈爾隆激動地說著,葉格林聽完之後也喜笑顏開。
“每畝地802公斤,折算成原糧大概也有150多公斤了,這產量可以的啊!”
顯然葉格林比戈爾隆更懂農業一些,他很清楚剛收獲的土豆和紅薯重量上是有水分的,而且這兩種作物的營養有限要換算成主糧需要打個折扣。
但即便如此這個畝產也足夠驚人了。
要知道哪怕在布尼亞克平原那邊土豆最高的畝產也不過900公斤出頭,普遍都是在六七百左右轉悠。
根據地這裡是第一年開荒,而且還是在早春的時候播種的種子。
原本大家都預測今年的產量可能有些低,但沒想到這土豆的產量不僅不低,竟然還達到平原地區較好的收獲標準!
這就是精耕細作的優勢!
掌握了作物生長需求的規律,配合田間精細化的管理和及時的水肥供應,即便是在山區也能造就超越平原的產量。
根據地現在土豆的種植麵積是22萬畝,現在已經統計出來的產量是噸,折合成原糧大約也是多噸。
按照每人每天0.7公斤的主食供應標準,僅土豆這一項就能供應10萬人477天的糧食消耗,換成40萬人也能撐120天左右了。
那麼根據地現在有多少人口呢?
答案是43萬人。
從戰鬥中歸來的革命軍大概八九萬人,前期轉移到文德鎮的大約7萬多人,從布尼亞克地區跟著過來的難民大約15萬人。
剩下大概10萬人全是開春之後從亞季過來的難民,而且這個人數還在持續增加著。
如果現在根據地人口不計算增加量的話,光土豆這一單一作物的糧食產量就足夠大家吃上三個月的,再加上其他從野外采集的野菜熬到第二季糧食豐收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而且這還隻是土豆的產量,如果再算上其他作物,根據地今年過冬是沒有問題了。
“土豆之後就是小米,過幾天到七月底就可以著手收獲的事情了。”
“我們現在提前收獲了一部分被水淹了的小米田,根據預測小米的畝產量應該能在50到70公斤左右。”
“根據地小米的種植麵積不多,隻有5萬多畝,預計總產量在3000多噸出頭。”
戈爾隆並肩和葉格林走在了前往食堂的路上,小米的數據雖然隻有土豆的一個零頭,但這也是個可以值得慶賀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