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殿騎士的出現徹底改變了戰局、
他們的部隊就像一把尖刀,從中間切開了敵人的渡河部隊,革命軍的戰士緊隨其後將這個缺口不斷撕大。
當費拉教長帶著學員們抵達維利爾河邊上的時候,敵人的渡河部隊已經被徹底分開,互相之間沒法支援。
雖然敵軍總人數依然龐大,但是被分開後的部隊卻再也沒法組織起大規模的攻勢力壓革命軍的陣地。
兩翼部隊的壓力驟減,接著就輪到了革命軍瘋狂壓製瘟疫軍團。
巨大的爆炸在敵陣中炸開,重炮部隊總算趕到了戰場。
“報告教長,敵人從後方襲來!”
“他們已經切斷了我們和友軍的聯係,我們被包圍了!”
六年級的任課老師及時彙報了戰況,這個消息讓學生們都有些焦慮和擔憂,但老教長和老師們卻十分淡定。
畢竟這種事情對於聖殿騎士來說簡直不要太平常,聯盟的步兵團跟不上騎士們推進的速度導致他們被敵人包圍已經是家常便飯的事情了。
如果學生們腦子靈光一點就能發現,老教長讓他們練習的這套陣型就是為了應對這種情況。
在費拉教長的命令下,隊伍重新變陣,高年級生將低年級生圍在了中央。
他們舉著劍盾互相配合,阻擋並斬殺靠近的敵人,隊伍中間的騎士們則是手裡握著魔力石在間斷著釋放恢複術和淨化術。
按道理來說這個陣型的頂配版應該是在隊伍中間安插聖光牧師的,但可惜費拉教長是聖殿騎士團的人,他可沒有那個能力讓高貴的牧師老爺過來幫助他們作戰的。
更何況,聖光牧師們的體力普遍較差,要是真把他們放在隊伍中間,那麼隊伍的機動性就會大打折扣。
費拉教長理想中的輔助者應該是身體強壯能穿全身板甲、耐力好能長時間行軍,而且還能釋放牧師級彆的聖光術法。
這樣的牧師光是想著就很威武,但現實中基本不可能存在。
教廷在招募培養教士的時候基本有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那就是光元素親和力,一個想要當牧師的人隻有達到了教廷規定的最低光元素親和力,才能被允許加入神學院進修。
那些有一點親和力,但還沒通過考核的學生也不會被浪費,而是會被送到各地的騎士學校。
因此聖殿騎士們在釋放術法的時候天生就有一定的劣勢,在晉升高階職業者之前這個差距會非常大。
教廷的牧師們由於有著更高的光元素親和力,因此在聖塔灌注的時候能留下更多的聖光在體內,他們的魔力儲備比普通的聖騎士要大得多,並且能釋放的術法也更多更高級。
這些優勢是大多數聖殿騎士們一輩子都追不上的,騎士們隻是聖光的利刃,而他們才是神明親許的牧羊人。
費拉教長對這套說辭的後半部分不想做什麼感想,但對於前半部分卻嗤之以鼻。
作為凡人不應該互相攀比彼此從聖光那獲得的力量,因為那是對聖光不敬,在他看來聖光不管給予了他們多少力量,這些都是恩賜。
恩賜又怎麼能拿來互相比較呢?
既然隊伍裡沒有專業的牧師輔助,費拉教長就親自擔負起了這一職責。
隻見將左手的旗幟高高舉起,然後重重砸下插在了地上。
費拉教長將巨大的雙手劍頓於胸前,劍柄緊貼額心,染血的盔甲在周遭腐屍的嘶吼中巍然不動。
他閉上雙眼,無視了周遭的戰鬥,聲音低沉而洪亮,如同敲響一口聖鐘般在戰場上回響!
“至高無上的聖光,請垂聽您戰士的呼聲!
願您的意誌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以這劍與心為獻祭,求您降下滌罪之炎!
蕩滌這不潔!淨化這汙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