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
宦官不經意扯了扯嘴角,本來在朱元璋嚴格,近乎苛刻的管理下,宮內宦官都不敢亂伸手,平時的收入,除開月銀之外,全靠宮裡貴人的賞賜。
剛剛他雖然是被朱允熥威脅著去傳話,可實際上是冒了很大的風險,萬一朱允熥變相抗旨,讓朱元璋不高興,他這個傳話的,首當其衝,承受朱元璋的怒火。
而這還不是重點,重點是朱允熥都露出要賞賜的意思,結果來句手頭不方便。
這讓他如何繃得住?
不過他縱使失望,卻沒表現出來,反而笑道:“允熥殿下言重了,奴婢能為殿下做事,是奴婢的榮幸。”
“殿下若無其他差遣,奴婢這就回宮複命。”
“好,有勞公公了!”朱允熥點了點頭。
“奴婢告退!”
宦官行完禮,一邊退出朱允熥寢宮,一邊心裡嘀咕,果然老朱家是祖傳摳門,皇上摳,皇孫更摳,就不能報希望。
我還是太天真,竟然信了允熥殿下的話。
還好好感謝我,連我名字都不知道,感謝個毛啊!
朱允熥則沒想那麼多,環顧寢宮一圈,最後選擇懶散的跑到床上躺著,至於閉門讀書,讀什麼書不是讀?
有時間看書,還不如好好研究係統獎勵的那本書。
至少那本書包羅萬象,記載著上下幾年前的大小事務,既有趣,還長見識。哪像宮裡的書,枯燥,乏味,還通篇不講人話,全靠自己逐字逐句琢磨,理解。
想著,他閉上眼睛,心裡默想著那本書,又一次從洪武二十五年開始看起。
上一次看的很快,僅僅粗略了解了一下,這次他要好好研究下,看看他皇爺爺辛辛苦苦驅逐韃虜,建立的大明王朝,為何才區區兩百多年,就滅亡了。
因為書就在腦海裡,想多少看多少,比現實看書快的不是一點點。
當他將明朝部分的記載看完,心裡暗歎,四叔的子孫不孝啊!皇帝一脈出奇葩,縱容文官集團壯大,連自身權力,自身安危都保不住。
而其他親王,要麼瘋狂生孩子,要麼在地方上作威作福,搞內鬥。
直到大明滅亡,都沒幾個出手幫忙的,最後讓朱家子孫差點滅絕。
什麼,這裡麵有他其他叔叔的後人?
他其他叔叔後人,才傳了幾個下去,甚至都沒有能傳承至明末的。
真正傳承至明末的,隻有他四叔朱棣那一支。
朱允熥歎完四叔子孫後,對明末記載,又極為無奈,沒想到他皇爺爺驅逐韃虜建立的大明,最後又讓韃虜占了江山。
更讓他無語的是,大明養士兩百餘年,到頭來除了少數人,都不知道養的是什麼玩意,沒一個念朱家好的。
後期即使有,也不是念朱家的好,而是被韃虜搶走家產,殺了家人而已。
看完明朝時期的記載,朱允熥收拾了下心情,又轉向下一個朝代,清朝。
說起來,他在得知大明被清朝覆滅時,對清朝極為厭惡。導致他在看書上清朝部分記載時,都帶著厭惡心思。
但清朝前部分記載,讓他歎為觀止。
他沒想到一個外族,竟然把大明曆代皇帝沒做到的事,做到了。
比如大明頑疾,土地兼並。
書上記載,清朝的雍正,推行了一種叫攤丁入畝的政策,不但遏製了土地兼並,還極大的增加了朝廷財政。
大明要是有那麼多銀子,明末時期也不會滅亡的那麼快。
除此之外,還有文官集團,什麼密折製度,什麼軍機處之類,愣是把文官集團治的服服帖帖。
哪像大明,尤其是大明後期,文官集團都開始操控皇權了。
至於清朝中後期,他是沒眼看。
大明後期的皇帝,雖然都不是什麼好東西,至少有骨氣,哪像清後期跪舔外族,丟儘了國人的臉。
再之後,他就越來越看不懂了,什麼連發機槍,什麼大炮、坦克、航空母艦之類的,完全顛覆想象。
隻知道很厲害,至於為什麼這麼厲害,就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