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醫院內,來來往往都是身體出現病變的人。
有些人症狀比較明顯,脫發,流鼻血,皮膚持續性潰爛等。
但也有體表沒什麼特征的,但這類人往往是最難治療的,可能他們體表沒有半點傷痕,內臟已經開始腐爛融化了。
住的離醫院比較近的幸存者,每天都能聽到他們的哀嚎。
那聲音,就和小說裡描寫喪屍的吼叫一樣,聽的人頭皮發麻。
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得到很好的治療,末世初期,天災頻發,很多珍貴的醫療設備就被毀掉了,如今基地醫院還在使用的,也是官方通過特殊手段搶救下來的。
隻能小心使用,有些東西,一旦損壞,就再也沒有了。
因此,諸多身體病變的幸存者湧入醫院,也隻能勉強吊著一口氣。
半個月後,醫院裡第一例臟腑融化病人出現了。
病人清醒的感受著自己的內臟一點點潰爛消失,痛苦不堪,苦苦掙紮了兩天,最後拚儘自己僅剩的力氣,雙手撓爛了脖頸而死。
死時,他一邊感受著體內的痛苦,一邊還要為自己的死亡努力,誰都沒辦法切身感受他的絕望。
這是第一例,卻不是最後一例。
第一批進入白河山的任務者,死了一大半,最後活下來的,黎星河三人猜測,都是有外掛的。
官方也隨時關注著他們的動向,確定第一批任務者沒再發生病變,都鬆了一口氣。
如果第一批任務者全死了,那基地會迎來多大的動蕩,誰也想象不到。
好在還有一部分幸存者活著,哪怕有些人想鬨,也找不到合適的理由。
礦石鍛造的武器開啟兌換沒多久,第二批礦石就從白河山運回來了。
而最開始的那些,也被用於基地城牆的修建上。
很多人都知道,礦石武器有人兌換過,但卻沒有誰因為輻射死掉。
招募修建工人的時候,算是間接的打了個廣告。
很多沒有出任務的普通幸存者,就抱著彆人近距離接觸礦石都不死,那我們應該也不會死的心態,加入了修城牆的隊伍。
但因為加入的幸存者太多,每天給的報酬並不算多,可和一個積分都沒有相比,還是挺好的一份工作。
修城牆的工事開始,附近就出現了一個由官方管控的食堂。
有了食堂,自然就會招人做事,但這種不是很累的工作,普通幸存者根本接觸不到,哪怕有些人就住在食堂附近。
大概是確定白河山的礦石量很大,接連運回來的礦石除了用作基地城牆的防禦工事,在內城區與外城區的交界處,多了一條專門經營維修的街道。
如果放在和平年代,大概就是那種維修電動車,售賣零件的地方。
一家家鋪子開起來,打著的招牌都是礦石改造武器,改造車子,或者用礦石製作的零件。
黎星河三人清楚,那些礦石的硬度有多高,如果把車子和武器上的一些容易磨損的零件全部替換了,那在未來,它們完全可以存在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