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的傳人》?這隻是聽名字就很不錯啊,這首歌有帶來嗎?”
林更文倒是充滿了好奇,剛剛的那首《天地龍鱗》裡多次提到龍鱗、龍的血脈蔚然成林,這些不就是在講作為龍的傳人的華國子民嘛。
“在我的手機裡,麻煩徐秘書幫我連一下藍牙。”宮書回答道,上一次順便也將這首歌錄製了出來,因為他知道這首歌一定會用到。
“好的。”一旁站著的徐秘書接過宮書的手機,簡單操作了幾下就連好了藍牙,然後將手機遞還給了宮書。
宮書找到自己存放歌曲的網盤,點擊了播放,
一陣幽幽的前奏響起,仿佛一條沉睡許久的巨龍即將蘇醒,緊接著強烈的鼓點聲緊隨而來,激昂的節奏感推動起來。
“遙遠的東方有一條江”
“它的名字就叫長江”
“遙遠的東方有一條河”
“它的名字就叫黃河”
“古老的東方有一條龍”
“它的名字就叫中國”
“古老的東方有一群人”
“他們全都是龍的傳人”
開頭八句歌詞是一段非常長的氣勢恢宏的排比,從“遙遠的東方”開始,將視線拉近到了東方神秘國度華國。
前四句提到的黃河和長江,是紫星聞名世界的大河,也是華國文化的起源地,被譽為華國的兩條巨龍,更是華國的代表符號。
黃河,是位於華國北方地區的大河,屬世界長河之一,華國第二長河,被譽為北方黑龍。
黃河之“黃”,實為泥沙。古籍有載:“黃河鬥水,泥居其七”。黃河每年都會攜帶十六億噸泥沙,其中有十二億噸流入大海,剩下四億噸長年留在黃河下遊,形成衝積平原,有利於種植。
黃河是華國文明最主要的發源地,華國人稱其為華國民族的“母親河”,其養育了無數代華國人。
長江發源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是華國乃至東勝洲第一長河,有著東方青龍之稱,象征著生機與活力,在世界大河中長度僅次於尼羅河和亞馬遜河,居世界第三位。
後麵四句通過承上啟下的句式方式,巧妙的將華國人民是龍的傳人表現了出來,很順滑,流暢,讓人信服,更容易讓人接受。
長江、黃河,龍、龍的傳人,這四個對象都比較大,比較恢宏,放在四句排比句裡麵,排比本身就有氣勢,陳述對象的恢宏和排比句式的恢宏,相得益彰,可以說非常的貼切巧妙。
作為文化部的二把手,林更文的文化功底是非常深厚,一下子就能聽的出來宮書的這種巧妙寫法。
妙,妙啊,歌詞看似簡單,實則氣勢恢宏。
“巨龍腳底下我成長”
“長成以後是龍的傳人”
“黑眼睛黑頭發黃皮膚”
“永永遠遠是龍的傳人”
黑眼睛黑頭發黃皮膚,這是獨屬於華國人的長相標致,現在的華國人遍布全世界,到處都能看到黃皮膚的華國人,這也是華國人的能力之一適應力強,不論是什麼樣的環境,都能夠很快的適應下來。
但是不論是身處何地,每一個流淌著龍的血脈的華國人都不會忘記,自己是龍的傳人,就像接下來唱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