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張毅最後這波欲揚先抑,在網上徹底的火了。
很多媒體新聞都在借用他這段音樂分析,配上那句“什麼叫國風歌曲,這就是”,流量那是吃的盆滿缽滿。
也導致蘇宸兩首新歌毫無爭議的霸榜熱歌榜第一名,第二名!
當天的綜合指數榜獨占鼇頭!
短短幾天過去。
熱度非但不降,但愈演愈烈。
許多音樂人博主對《心中的日月》給出了超高的評價,認為這首歌不是簡單的一首流行音樂,而是一種裡程碑式的為國內音樂添磚加瓦。
與此同時,《不為誰而作的歌》也出現在大眾視野當中,其前奏磅礴大氣,讓人聽了一遍又一遍。
有些博主為了吸取這波龐大的流量,化身晨星的狂熱粉,天天開直播,發視頻,逐幀分析這首歌的牛逼之處。
漸漸的。
越來越多的人了解了這首歌的厲害之處。
“我靠,被你這麼一分析,我突然發現晨星真牛啊,我注意到這兩首歌作詞作曲,還有編曲製作全是晨星一個人弄的,雖然後麵還有工作室的名字,在我看來,無非就是輔助、掛名。”
“這哥們兒是真牛啊!連續三首歌曲霸占熱歌榜前三!”
“如果《晴天》是一首回憶,那麼《心中的日月》就是對美好的向往。”
“好聽好聽,這兩首新歌真的好聽!”
“晨星牛逼啊,現在他的風頭都壓過了那些老牌歌手,歌王歌後了。”
“這就是流量時代,一時的風光不能代表一輩子如此,如果他能做到十年都是如此,那簡直太恐怖了,目前為止,國內還真沒有一人可以做到!”
“不管怎麼說,晨星這兩首新歌是徹底火了,雖然和《晴天》相比,要稍遜一籌,但熱度依舊爆炸!碾壓國內一眾歌手了!”
“嗬嗬,不過是吃了流量紅利罷了,能不能笑到最後還未可知呢。”
“嘖嘖嘖,這還沒多久,就有黑粉了嗎?有趣有趣。”
“想要成為知名歌星,這些都是要經曆的,我很期待晨星下一部作品。”
“話說能不能出一張專輯啊?才三首歌,完全不夠聽!”
“就是就是,這進度放在以前,可以用業務堪憂來形容。”
“現在時代不一樣了嘛,爛歌口水歌大行其道,我都聽吐了,好不容易來了這麼幾首質量上乘的歌曲,真彆揠苗助長!”
“好飯不怕晚,雖然我也希望晨星能出一張專輯,但我並不想他為了熱度被迫弄出幾首爛歌,敷衍我們這些粉絲。”
“說的沒錯,你們這些人真是的,催什麼催?這兩首歌熱度還沒降下來,就想著新歌了!”
......
大家即使這麼說,可依舊有很多人在晨星的賬號底下留言、私信,希望下次能否出一張處女專輯?
僅僅半天的功夫,後台私信高達三百萬條!
直接把負責人嚇了一大跳。
“我的乖乖!”
“這些粉絲熱情這麼高嗎?幾百萬條?!”
如今蘇宸的賬號已經交給林靜菲安排的運營團隊管理。
這樣能高效的運作和管理,時時刻刻能關注網上的動態以及粉絲們的意願和需求,更加的專業化和職業化。
蘇宸對此並不反感。
最主要的是他粉絲太多了!
僅僅網雲平台,他就有三百多萬粉絲,其中有將近一百萬的活粉,全平台估計有六七百萬多粉絲。
這種數據特彆恐怖!
要知道蘇宸也就上學期才正式發布了一首《晴天》,從此就一發不可收拾,直接成為了現象級作品。
熱度可以用爆炸來形容!
現在兩首新歌不負眾望,驚喜不斷,粉絲們喜愛的不行。
同時網上傳言晨星江郎才儘的消息也不攻自破。
畢竟兩首歌擺在那裡,受全網關注。
雖然有很多不儘其美的地方,但瑕不掩瑜。
很多圈內人也給出了超高評價,勉勵晨星再接再厲。
不過有一句話說得好,欲戴其冠,必承其重。
有人讚美就有人詆毀。
圈內一些娛樂公司見不得晨星過得這麼好,開始組織一批水軍,散布謠言,說蘇宸今年年底會出一張新專,有圖有真相。
一些網友們傻乎乎的,僅憑一兩張拚接的圖片直接就信了。
“真的嗎?!哈哈哈,太好了!”
“新專?!今年年底?我靠,我一定支持!”
“哈哈哈,晨星果然疼愛我們這些粉絲,剛說什麼,就來什麼!”
“好好好,晨星的新專隻要發布,我必買!多少錢我都買!”
“這兩首歌聽的一點也不過癮,太少了,每天循環的就那麼幾首,這時間一長,肯定會聽厭的,如果真有專輯發布,那簡直是我的福音!”
“這消息真的假的?我怎麼沒看到晨星賬號發過相關的信息動態?”
“這肯定是圈內知情人發的啊,畢竟兩首歌熱度才剛剛起來,新專輯哪會這麼快宣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