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郭昕一起登艇的十二名將領,基本上都是他曾經最忠勇的部下李元忠、李琇璋、袁光庭、周鼎、張銑等人的後輩子侄。
這些人也是龜茲守軍當前最中堅的骨乾力量。
他們自幼就隨父輩在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軍營生活、成長,見證了各自父輩為了扞衛大唐疆域而血染沙場馬革裹屍的悲壯結局。
家仇國恨,把他們錘煉成了一塊塊百煉精鋼,鍛鑄成一柄柄刺向吐蕃王朝的堅韌利劍。
他們深知,此生活著隻有一個使命:跟吐蕃人戰鬥到底!
自公元781年獲得長安朝廷的封賞,在孤立無援的困境下,安西軍在郭昕的帶領下又繼續跟吐蕃人奮戰了二十五年。
朝廷指望不上,郭昕隻能被迫采取聯合回鶻抗擊吐蕃的策略。
然而,敵人的敵人,有時候未必就是朋友。
一個國家如果自身不夠強大,隨時隨地都有可能要麵對來自盟友的背刺。
日趨沒落的大唐王朝,對於那些無時無刻不在垂涎中原沃土的遊牧民族而言,既是一塊肥得流油的肥肉,也是一座財富無儘的寶藏。
中原的曆史,讓這些遊牧民族知道,中原王朝的皇帝,一直都是大家輪著做。誰有實力,誰都有機會問鼎漢家江山,登基稱帝。
回鶻汗國打著幫大唐收複失地的旗號,使得回紇人在被吐蕃人占領的地區獲取了原住民的民心支持。
雖說回紇人在整體實力方麵稍弱於吐蕃王朝,但加上安西大都護府出兵出力搖旗呐喊,河西、隴右、安西等地區的民眾歸心,因此在戰略層麵,回紇人明顯要比吐蕃人占有優勢。
安西軍前不久剛跟回紇人合作把吐蕃人趕出了北庭,打了個大勝仗。可真實情況,卻是讓回紇人名正言順地吞並了原屬於大唐的疆域,而且還讓安西軍感恩戴德。
回鶻可汗真是打的一手好算盤啊!
“吐蕃人是想讓我們這些殘兵敗將成為回紇人占領地盤上的一個不穩定因素。”
李唐雖然呆在指揮艙裡,可通過飛艇上安裝的隱秘監控設施,對會客艙裡郭昕等人的一言一行了如指掌。
“吐蕃軍中有高人,他已經看出了他們跟回紇人交鋒一敗再敗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從隱藏的攝像頭傳回來的音像,李唐知道這是原安西軍大將軍周鼎之子,安西軍現任副帥周銘傳在闡述自己的觀點:
“吐蕃人雖然占領並控製了河西、隴右、安西數十個州的地盤,但生活在這些地方的居民依然心向我大唐。
在這些地區,不滿吐蕃人殘暴統治的人大有所在。回紇人很好地利用了這一潛在的優勢,所以才能不斷地蠶食吐蕃人打下來的地盤。
隻是他們並不知道,雖然趕走了虎,卻迎來了狼。王爺,回紇人利用我們在這些被他們吞並的地區牢牢地站穩了腳跟,而且還獲取了民心民意的支持。
如果這些地方永久地從我大唐的萬裡疆域被劃掉,變成屬於回鶻汗國的屬地,我們這些人都是真正的罪人!”
“明明是朝廷主動放棄了河西、隴右和安西等地,我們能在安西堅守這麼多年已經很不容易了,丟疆失地之責,怎麼能怪到我們頭上!某家不服!”
接話的這位是原北庭節度使李元忠之子,安西軍現任副將李敬庭,就聽他很是不滿地大聲嚷道:
“要怪也隻能怪朝廷昏庸,任由奸臣當道,使得各地藩鎮節度使紛紛不滿割據自保。王爺,儘管您老不想讓胡人亂中原的曆史重演,但咱們卻是有心殺賊,奈何回天無力啊!”
“我說,諸位,眼下的局麵就是這個局麵。某等雖然回天無力,可此刻上神帶著某等在天上遨遊。”